首页 > 行政区划网 > 地名故事

郑州市:被演变的路名

时间:2010-08-11 来源:
    花园路、翠花路(现为农业路其中的一段,路名已消失)是郑州市城区的两条老路,是由“花园口路”和“翠华路”演变而来。
据郑州解放后第一任市长王均智同志写给市地名办的《为郑州街道命名》手稿记载,1954年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后,按照规划,修建了一条由“金水大道”(现金水路,当时叫金水大道)通向花园口镇(当时叫村)的大马路。 1938年蒋介石为阻击日寇大举进犯,不顾冀鲁豫皖苏等解放区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郑州黄河南岸花园口村扒开黄河大堤,造成数万名无辜百姓被淹死的惨剧,一时成为全世界舆论关注的焦点,“花园口”也从此名扬四海。为使我们的后代记住这一悲惨历史事件,就把这条马路命名为“花园口路”。遗憾的是,后来人们为了少用一个字,演变成花园路了。
    翠花路,原是东起南阳路接农业路,西至沙口路,后来农业路东西贯通,成了现在农业路其中的一段。翠花路名虽然已经消失,但路名的来意,还有很多人问起:“郑州有一条路名为啥叫翠花路?”有的还和小品“翠花上酸菜”的台词联系在一起,笔者认为作为地名管理人员,有必要给大家解惑释疑。据王均智市长提供的手稿记载,翠花路原是郑州瓷厂门前的一条路,当时,计划郑州瓷厂生产的艺术陶瓷主要为郑州出口创汇,时任副市长的王言同志提出用“翠华路”来作为这条道路的路名,寓意是郑州生产的艺术陶瓷为中华之国粹。而不幸的是,后来有人使用汉字不规范,随意创造,把“华”字写成了“花”字,路名就变成“翠花路”了,以致后来很多市民不解“翠花路”的来意。
(摘自2010年4月15日郑州日报郑风版  作者:朱坤杰 杨慧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