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民政要闻

我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时间:2011-10-21 来源:区划地名处
经过5年的不断努力,我省地名管理体制逐渐理顺、工作机制逐步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地名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地名规范明显加强。5年来,我省市、县以上人民政府共出台各类地名管理规范性文件81份,向社会发布各类标准地名信息8350余个。郑州、平顶山、安阳、濮阳、三门峡、南阳等省辖市以市政府名义颁布了本地的《地名管理办法》,许昌、漯河、信阳3市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地名管理规范性文件。通过地名法规建设,我省标准地名的稳定性和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
二、地名设标有序推进。目前,我省108个县(市)政府驻地全部完成标准地名标志设置任务,共设立街、路、巷标志31220块,楼、门牌1833811块;1231个乡(镇)完成了政府驻地设标任务,占乡(镇)总数的65.9%;建制村村标设置达到了21.6%。基本达到了民政部“全省城乡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的要求。
三、地名规划成绩显著。我省于2008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地级市城市地名规划任务后,又强力推进县(市)政府驻地的地名规划工作。108个县(市)中已有68个完成了政府驻地城镇的地名规划编制任务,占全省总数的63%。5年间,全省共命名城区道路4767条,小区442个,桥梁、广场、公园、绿地428个,消失的老地名得到了有效传承,新地名涵义积极向上,地名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弘扬。
四、数字地名进展迅速。一是初步建成地名数据库。在市、县(市、区)先期录入地名数据的基础上,采取封闭培训、集中汇总、统一审核的方法,初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库。全省共采集、录入标准地名信息70余万条,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地名信息化服务范围。省民政厅通过政府招标采购,投入150余万元,完成了省、省辖市地名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地名空间数据的整理与应用。二是建立区划地名网站网络。目前,省民政厅、18个省辖市民政局、洛阳市所辖全部县(市)以及叶县、武陟县、固始县、新县、息县开通了地名网站,基本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地名网站网络。洛阳市还实现了网上三维地图地名查询服务,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三是多形式开展地名查询服务。与电信部门合作,借助114电话号码查询平台,实现了电话查地名;在著名风景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机场、会展中心等人员集聚场合,安放电子触摸屏,提供地名信息查询服务。目前,我省基本实现了地名属性数据实现与民政部数据库的对接上报;空间数据实现民政机关业务工作用图需求;网上实现地名查询服务三大目标。
五、地名文化健康发展。一是积极宣扬地名文化。借助各级地名网站,设立特色栏目,广泛宣传河南地名文化。省级区划地名网站上设立有千年古县、历史名城、历史名人、民风民俗等栏目,地方网站上有郑州风光地方特色名村名镇、地名论坛等栏目,通过地名文化宣传保护,使更多的人了解河南,走进河南。二是进行学术研究。参加了中国首届甲骨文地名保护学术会议,并组织16个省辖市对我省经专家考证的134个甲骨文地名开展民间研究和群众保护。三是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各地普遍成立地名专家组,建立地名采词库,深入挖掘历史,传承、弘扬、保护当地地名文化,使新规划的地名人文地理特点明显、时代气息浓厚。我省新郑、汤阴、修武、汝南等县积极开展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获得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授予的千年古县称号。长垣县率先在全省县级单位进行地名命名规划采词库建设,从《论语》中遴选城区道路名词库,较好地提升了当地地名命名的文化品位。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