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制机制入手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点问题
时间:2012-09-25
来源:中国社会报
——解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
本报记者 雷 耀 赵晓明
9月18日,河南省第十七次民政会议在郑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高度重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民政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点民生工程,加大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省政府在会前制定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会议间隙,记者与河南省民政厅厅长冯昕就《意见》出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多次交谈。
记者:在今年3月19日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民政部将各地出台民政工作重要文件作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一项重要指标。请您谈谈河南省民政厅在结合当地实际贯彻落实全国会议精神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考虑出台《意见》的?
冯昕: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四个重在”(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集中力量办了一批得民心、顺民意的大事实事,民政在保障基本民生、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民政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针对现阶段民政服务对象从特定群体向城乡居民全覆盖、民政职能从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向社会建设各领域拓展、民政功能从兜底保障向依法保障城乡居民社会权益提升的实际,迫切需要以强有力的支持政策为引领和推动。今年3月,民政部和河南省政府在京签署《民政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民政事业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奠定了民政部和省政府共同推进中原经济区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8月30日,民政部还首次以召开部省联席会议的形式落实《合作协议》相关内容,明确民政部将在社会救助、救灾、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基层民主和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区划地名、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9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河南民政事业的支持。
为深入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省政府于6月28日召开第105次常务会议,确定于第十七次全省民政会议召开之前,出台《意见》,结合全省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策措施,切实推进新时期河南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据我们了解,《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基本实现民政事业城乡发展一体化,初步形成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基层民主活力和社会自治功能明显增强,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更加有力,民政基本社会服务网络健全有效的发展新格局。请问河南省将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这些目标呢?
冯昕:目前,全省正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精神,全面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积极实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但现行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社会服务供给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难以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我们将通过发展适度普惠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增强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支持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服务体系来实现《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
全省将建立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实施全省敬老院普遍安装冬季取暖成套设备的“温暖工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市)建成一所集养护、康复、托管于一体,为老年人、孤儿、精神病患者、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孤老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全面落实孤儿最低养育标准,建立孤儿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机制,完善孤儿安置、养育、教育、医疗康复、成年后就业、住房保障的政策体系,并逐步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机制;完善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托老和互助养老站(点)等服务网络覆盖全省城镇社区和60%以上的农村建制村。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基本实现城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社区化、网络化。加快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城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社区服务设施面积每百户居民不低于20平方米。并加快形成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有效衔接的社区服务格局。
加快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保护体系,到“十二五”末,全省每个县(市)建成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救助管理站,并配备救助专用车辆等设备。推进救助工作进社区、进乡镇,基本实现街面无滞留流浪未成年人目标。着力建设集痴呆傻和精神病患者救治安置、无家可归受助对象临时安置和流浪未成年人教育矫治、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省级救助安置综合服务中心。同时,坚持推行火葬,创新骨灰安葬方式,推行节能、节地、环保的绿色葬法。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将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作为必备附属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实现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全覆盖,城市应规划建设公益性墓地(墓园),“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全省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
记者:民政工作业务面广、涉及环节多、工作难度大,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河南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将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新时期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保障呢?
冯昕:新时期的民政工作将坚持服务大局、加快改革创新、注重统筹协调、突出任务重点的原则,适应经济发展对民政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民政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加大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的扶持力度,夯实基层民政管理和公共服务基础,不断壮大民政事业发展力量。
《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建立领导有力、组织健全、权责清晰、协调顺畅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要形成推进民政工作的整体合力。而且还要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筹集民政事业经费的保障机制,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民政事业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增长,新增财政投入要优先用于救灾救济、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等方面,福利彩票公益金要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并建立民政事业经费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与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需要相适应。
同时,各级政府还要根据民政部门职能任务的需要,安排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保障民政事业健康发展。要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民政事业发展,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