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五抓”并举扎实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建设工作
时间:2013-10-24
来源:周口市民政局
近年来,周口市把中心城区社区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专门设立了社区办公室,积极开展“社区建设年”、社区帮扶、“星级”社区创建等活动,精心部署,多措并举,强化督导,初步实现了硬件上台阶,软件上水平的目标。
一、抓阵地,夯实社区基层基础
按照“一年固基,二年提升,三年创优”的总体思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筹集社区建设资金570余万元,新建一个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和6个社区服务站,改扩建21个社区服务站,有效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组织开展了社区建设“创星晋级”活动。制定下发了社区建设“创星晋级”活动方案和《量化考核标准》,去年中心城区消除了社区居委会无办公用房问题,计划用3年时间把中心城区80%以上的社区建设成“十星”级标准化社区。并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半年小结、年终考评,增强了各办事处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紧迫感,社区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抓党建,创新基层组织模式
一是组织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每200-300户居民为一个网格的原则,将51个社区划分为356个管理服务网格,推行“一网格、一党小组”模式,成立356个党小组,由网格党小组牵头,建立起包括在职、离退休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热心人等组成的服务团队,主动深入居民家中采集居民信息和利益诉求,积极调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进百家门,察百家事,解百家难,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二是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在基层”活动。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备案,建立台账,并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向党员通报社区情况、通知参加社区活动,让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自觉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各机关事业单位已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主动参与社区活动的党员有4200多人次。三是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任第一书记,加强了社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初步建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主体,楼院党建活动小组为基础,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三、抓队伍,强化社区组织保障
一是拓宽社区干部来源渠道,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着力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本着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一方面从原居委会干部中留用一批敬业精神强、群众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社区工作。另一方面择优选拔了89名热爱社区工作、有基层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和29名大学生进入到社区,为社区“两委”班子注入了新鲜活力。二是激活用人机制,加强社区干部队伍管理。出台《社区居委会干部管理办法》,建立起了社区干部任用、考核、监督、管理新机制。中心城区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采取社区干部述职、居民集中评议等方式,对社区干部进行考核,对考核不称职的给予调整或辞退。同时,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了集中培训、街道日常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培训制度,每季度集中培训一次,提高了社区干部政治和业务水平。三是提高各项待遇,解除社区干部的后顾之忧。针对招聘人员工资待遇低的问题,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落实各项福利待遇,稳定了社区干部队伍。同时把社区建设资金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社区建设资金的投入。
四、抓服务,打造为民惠民平台
一是打造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开设民政、劳动就业、计划生育、治安调解等公共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社区居民,提高了工作效率,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二是构建社区文化娱乐活动平台。各社区纷纷发动辖区单位和群众,通过自建或联合等形式,组成秧歌、唢呐、腰鼓、武术等近60支文艺演出队,以定点展演和巡回表演的方式活跃在各社区大街小巷。引社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现有体育活动队伍50支,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人数3万余人。在有条件的社区设立图书阅览室,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阅览室内设施完善,各种书籍齐全,成为社区居民看书、读报新去处。三是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开展“金拐杖”帮扶惠民工程,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对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身边无子女的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家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统筹解决空巢老人无人照顾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两大难题。目前,已有87位空巢老人享受到这一惠民服务。四是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平台。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招募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在各社区组建20至30人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和兴趣,分成医疗、文化、法律和心理咨询等志愿者小分队,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楼道服务、健康咨询、环境保护等活动,积极倡导自助、互助和志愿服务等公益性服务,目前共有各类志愿者队伍21支422人。同时,与周口师范学院签订了校地全面合作协议,为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是探索新的社区服务模式,开展特色社区建设。各社区根据自身情况,发挥优势,开展特色社区建设工作,分别确立文化型、温馨型、平安型、美德型、健康型、创业型、绿色型社区等类型,通过活动的开展打造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活动经常、个性鲜明,深受群众欢迎的特色社区,形成“一社区一品牌”的格局。六是探索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全面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全部覆盖,不漏户,将城市管理纳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当中,把城管队员和公益岗位协管员下派到社区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使群众全员参与城市管理,成为改造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
五、抓机制,汇聚社区共建合力
一是实行中心城区班子领导联系辖区单位制度。中心城区领导班子领导与辖区单位领导结成社区建设对子,定期到辖区单位了解情况,通报社区建设工作,引导辖区单位主动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先后协调驻区单位为社区提供社区办公服务用房9处。二是建立有驻区单位参加的社区议事协调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共同研究社区工作中具体问题。三是建立社区资源共享机制。在场所建设上,集中整合原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建筑商的各类会所、集体闲置房等;在资金筹集上,采取“政府扶持一点、民政部门向上争取一点、办事处投资一点、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赞助一点“的方式多渠道解决;在活动开展上,以党建活动为引领,通过开展“党员亮身份、做承诺、当表率”、“广场文艺汇演”、“孝顺儿子、孝顺媳妇评选”、“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辖区单位共同参与社区活动,活跃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群众好评。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