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河南乡镇民政所何以“撤”而复“设”

时间:2013-11-12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刘鹏程 通讯员郑诚

 

  “上有千条线,基层一根针”,用这句话形容乡镇(街道)民政所的工作,一点不为过。这样的困境虽然不是河南特有,但其在河南的发展却走过了一条令人瞩目的路径。

 

  2005年国家实行乡镇机构改革,河南省所有乡镇(街道)民政所全部被撤销,让不少民政人一度黯然神伤。

 

  2011年,河南民政顺势而为,在全国率先为基层民政所重新挂牌。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2507个乡镇(街道)(含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中,有2496个乡镇(街道)已挂牌成立民政所(民政办),占乡镇(街道)总数的99.6%。

 

  基层民政所作为民政部门的一线窗口,被视作衡量民政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几年中,基层民政所建设经历了“ 过山车”般的变革,其内在的主导因素何在? 又带给河南民政何种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值得探究和回味。

 

  突围:社会变革赋予新生命

  一份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民政所被撤销后,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部分地区每名民政工作人员平均要对1000多申请社会救助的对象实施入户调查、填制表格、资格审查、建档管理、跟踪服务等。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参与劳动保障、残联等工作,并承担乡镇(街道)安排的招商引资、综合治理、征地拆迁等任务。

 

  随着社会建设被摆在更高的位置,民生工作逐步走到前台,民政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工作力量不足,一些地方出现低保对象认定不够准确、资金发放不够及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惠民政策的落实。

 

  民政工作日益繁重和工作人员减少的矛盾在基层慢慢积聚,这深深触动了河南民政人的神经。

 

  省民政厅高度重视,积极寻求破解这一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应对之策,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基层民政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掌握基层民政组织建设现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

 

  积极的信号适时出现。信阳等市将民政所与劳动保障所合并成立“ 民政与劳动保障所”、平顶山市叶县实施“5711”工程(即每个乡镇民政所要有5 间以上办公用房,民政工作人员不少于7 人,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工作制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些似乎为加强基层民政力量出了一条新路子。

 

  制度创新能否及时跟进?2008年,河南省民政厅“ 上书”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直陈基层民政现状,详尽阐述了设立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0 年,省民政厅再次“ 进谏”,就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力量在内的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向省政府报送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建设的报告》。

 

  时任省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李克、分管民政工作的副省长秦玉海分别作出批示。2011年4月18日,河南省编办、财政厅和民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和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乡镇民政所要有专职工作人员3至5名,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予以足额安排。

 

  新气象:一场由表及里的改革突破性进展,在“ 船小好调头”的鹤壁市博得先机。

 

  仅仅一个月后,鹤壁市立下“ 军令状”,通知要求“6月底前完成全部基层民政所(办)的挂牌工作。各乡镇设立一名民政工作监督员,每个村(居)设立一名民政工作联络员,以充实基层力量。”

 

  当年6月1日,该市山城区鹿楼乡民政所率先揭牌。随后淇县、浚县、淇滨区争先迎头赶上。月底前,全市45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同时147名乡镇(街道)民政工作人员、45名民主监督员、1027名民政联络员走马上任。

 

  鹤壁的突破,吹响了河南加强基层民政机构建设的“冲锋号”。

 

  当年7月召开的河南省民政工作年中分析会上,部署全省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成为绝对的主角。省民政厅还将其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评,明确了具体考核指标,并设立了全省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工作单项奖,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厅领导带队,多次深入一线指导、督察。

 

  河南要求各地在恢复民政所(办)的同时,尽快达到基层民政组织“ 四有三全一加强一提升”的规范化建设目标,即有工作机构,有适应工作任务需求的编制,有满足为民服务需要的办公场所,有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经费;办公设施设备全、规章制度全、文档资料全;涉及基层的各项民政业务工作得到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大幅度提升。

 

  重新“ 挂牌”能否与基层民政能力提升画等号? 河南省民政厅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

 

  汝州市在配齐乡镇(街道)民政干部的同时,又在每个村(居)委会设立一名民政助理员,民政助理员由大学生村(居)干部兼任,进一步完善了基层民政服务网络,将民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居)委会,实现了民政工作“ 县( 区)、乡镇( 街道)、村(居)”的三级联网;通许县编办、财政局、民政局下发文件明确规定,乡镇民政所长及相关人员的调动和交流必须事前征得县民政局的同意,以保持乡镇民政队伍的相对稳定。各地还要积极协调,将年富力强、经验丰富、有较高学历、熟悉业务的干部调配到民政工作岗位,努力改善干部结构,提高队伍素质……

 

  截至2013年3月,全省2496个乡镇(街道,含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挂牌成立民政所(办),占99.6%。落实8865个专职民政工作人员编制,较2009年增加了53.1%,平均每个乡镇(办)有专职工作人员3.54人;2406个设有独立办公场所,占96.4%;大部分所(办)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

 

  改变:找到民政所就找到政府了

  8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河南北部。

 

  沁阳市首当其冲。

 

  12日天刚蒙蒙亮,沁阳市民政局局长郭汝星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害较为严重、离市区最远的柏乡镇,查看灾情。而镇民政所所长杨敏红早早地就那等在那里了。

 

  据初步统计,这次风暴已造成柏香镇近半数玉米地倒伏,其中多地绝收。为了在冬季来临之前,能为受灾群众做好灾害补助,民政所的4名工作人员,这几天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这只是民政所工作的一个常态。

 

  9月初的一天,记者正巧碰到南西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富到镇民政所办事。“过去民政干部都是兼职,办事总找不到人。现在好多了,直接到民政所,随到随办。”心直口快的杨书记告诉记者,“民政所可好,群众找到这,就算是找到政府了。”

 

  杨敏红所长告诉记者,过去干工作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没经费、没专职、没场地,干同样的工作,却要付出更多的劳动,还没人认可。现在,全市已建成17个民政所,每个所都有3-5名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宽敞了不少,许多信息化手段也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民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民政所是最基层的服务平台,比县市民政更为重要。”郭汝星局长道出了许多民政人的心声。该市还对民政所进行绩效考核,年终以奖代补,表彰先进,激励后进,17个所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

 

  河南省尤为注重提高乡镇(街道)民政干部队伍素质和工作能力,筹集270余万元,连续举办7期乡镇(街道)民政所长、民政办主任培训班,对全省基层民政组织负责人轮训。

 

  开封市制定了基层民政所建设统一标准,对编制机构、人员经费、隶属关系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制订了开封市基层民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方案,对基层民政干部开展了业务知识培训;汝州市在全市456个村(居)委会中推选大学生村干部为民政助理员,协助市民政局和乡镇(街道)民政所开展工作……

 

  2496个乡镇民政所,使河南民政这棵参天大树,深深地植根于中原大地,为困难群体撑起一片晴天。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