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以解困帮扶停下流浪者脚步汝阳县源头预防流浪乞讨新探索受民政部肯定

时间:2013-11-15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李红

    立冬过后,寒意料峭。我省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是否能安全温暖过冬?连日来,记者对我省流浪乞讨人员情况和救助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人不愿意进站接受救助,更不愿返乡,街头精神病人和残障人逐年增多等问题往往让救助站一筹莫展。而汝阳县对此进行了新探索,从源头预防,让欲流浪乞讨人员安心在家不再流浪。

    尴尬:流浪乞讨人员不愿进站也不愿回家

    11月9日晚,记者跟随郑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街面巡查。农业东路上一名衣着单薄之人正在扒垃圾,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得知,他是周口人,靠流浪捡拾废品为生。“天冷了,去救助站有饭吃,有地方住,还买车票送你回家。”工作人员劝导他。“我不去,每天在这捡废品还能挣点钱。”无奈,工作人员只好给他留下棉衣裤,并告知救助站地址和电话。

    工作人员说,平时经常遇到流浪人员不接受救助的尴尬情况。他们中有的是职业乞讨人员,有的是打零工的流浪人员,觉得救助站太远,宁可露宿街头随时干活。还有的是鳏寡孤独老人,反复流浪乞讨。

    该站相关负责人谈到,近年来,被家庭遗弃的精神病人和残障人逐年上升,占到被救助人员总数的40%。去年冬天该站救助了170多位街头流浪精神病人,送到郑州市八院进行治疗。“救助这部分人群难度很大,不少人根本无法与其沟通。有些是家人故意遗弃在外,即使联系上其家人,也不肯来接。”

    解困:让流浪乞讨人员“安居乐业”

    据了解,流浪乞讨人员多数来自农村,流浪在城市,各地救助普遍存在发现难、甄别难、临时安置难等一系列困难。“如果能从源头上解决好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就可以减少和预防再次流浪。”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彭国平说,今年,汝阳县对此进行了新探索。

    11月5日,记者在汝阳县城关镇朝阳新村看到,村民王阳正在自家的养猪场给猪喂食。他有轻微智障,曾外出流浪,被多次送回。为了帮助他,今年5月,社区帮他贷款十几万元办起了小型养猪场。“如今他的心安定下来,再不往外走了。”王阳的舅舅告诉记者。

    汝阳县副县长任丽君介绍,县里将191名无劳动能力且法定监护人无抚养、扶养、赡养能力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进行临时救助,目前已发放救助资金3.2万元;对47名具有劳动能力者适当安排保洁、门岗等公益性岗位。

    对农村的重点救助对象,汝阳县采集了他们的基本信息,建立信息库,并给其亲属监护人发放亲情监护卡,给左右邻居等发放爱心监护卡,共同帮扶。

    要求:让流浪人员在每个县都能找到“家”

    据统计,截至9月底,我省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3265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5415人次,精神病人8623人次,危重病人1972人次,智力残疾人员6183人次等。

    “对一个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重点在城市、源头在农村,汝阳县抓住了源头预防的关键,值得学习和推广。”省民政厅副厅长常东河说。

    他表示,流浪乞讨人员的安置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汝阳县不仅在县里建立了救助站,还在乡、村分别设置救助所、救助点,并创新性地将乡救助所设置在乡镇敬老院,节省了人力物力。省民政厅要求今年入冬前,没有建成救助管理站的县(市)必须设置临时救助点,让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人员在每个县都能找到“家”,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越冬。

    据悉,在11月11日广州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交流会上,汝阳救助新探索受到民政部的肯定。③12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