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政区划网 > 千年古县

豫地密码·千年古县系列之新郑(二)

时间:2014-08-19 来源:

20148/201481914818_1.jpg
新郑是黄帝故里,新郑人一直为此而自豪
20148/201481914830_2.jpg
新郑出土的三足陶钵(新郑市民政局供图)

拜祖大典新郑最闪亮的名片

    引子
    新郑,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名字,实际上对于这片土地来说,这个名字只是个后来者。在今天新郑辖区内,许多山峦村落的名字比新郑之名有更为久远的历史。它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母体,孕育了新郑这个古老的地名。
    出新郑市区十余里,有一个叫裴李岗的小村子。村子不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前,除了新郑人,几乎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名字。但1977年的一天,一位村民在田间锄地时,翻出来一件件陶片和骨头——这个意外很快被汇报给有关部门,大片的田野被划出隔离线,大批的考古人员来到现场,石器、陶器、骨器甚至房基、墓葬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处8000多年前人类先民的聚居地村落遗址,宣告了裴李岗文化的发现,79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房基63座,这是古代先民在此大规模定居、繁衍的最直接证明。裴李岗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石铲、石磨盘、石棒等显得有些粗糙的工具,似乎已经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8000年前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的场景。
    “最有意思的是当时出土的精美陶器,有一个三足陶钵相当于我们今天使用的锅,下面用来生火,里面可以用来煮饭,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了三足的稳定性这个几何定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刘文学老先生说,除了陶钵,还有一些陶猪和陶羊,这就不仅仅是生活工具而是艺术品了,这说明早在8000多年前,裴李岗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艺术,这是我国新石器早期最早的陶塑艺术。
    裴李岗文化虽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但发掘出的陶塑艺术足以证明先民们已经开始向文明时代演化。而国人谈起告别洪荒时代,不得不提及的是人文始祖黄帝。
    古代,在新郑一带居住着一个以熊为图腾的有熊氏部落,其国君为少典。根据《史记》等史书记载,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因出生并居于有熊国的轩辕之丘(今新郑市区),取名轩辕,又因成长于有熊国的姬水流域,改姓姬。
    其时,黄河中下游部族林立,不断发生争斗。这时,居住在陈丘(今河南淮阳)的神农氏部落已走向衰落,对于部族之间的侵伐已不能禁止。而有熊部落的黄帝则修明政治,整饬军队,安抚四方诸侯。
    神农氏炎帝不甘心失去共主之位,就向归从黄帝的部落进行讨伐。黄帝亲率有熊部落的军队,并联合自己的盟友部落,和炎帝部落联盟进行了三次激烈的交战——那是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经过血战,炎帝被打败,选择了和黄帝结盟。不久,居住在今山东济水一带的九黎族部落首领蚩尤,见中原地区水肥草厚,便向中原扩张,攻打炎帝。炎帝部落抵挡不住,就向黄帝请求援助,黄帝动员中原地区所有部落,经过“五十二战”,最终擒杀蚩尤。
    随后,轩辕黄帝回到有熊国,诏告天下,大会诸侯,定都有熊。此时,黄帝所辖区域东至渤海,西达陇右,南到长江,北抵燕山,初步奠定中华民族的版图。据说黄帝在帝位15年,天下大治。黄帝时期,制定天文星官,创造文字,制造舟车,厘定律吕,研制器物,养蚕制丝,制作衣裳,研讨医药,修城筑宫,播种五谷,繁养禽兽。还发明了如凿井、火食、灶、炼铜、釜甑、毡子、床、灯、杵臼……由于这些发明创造,使中华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因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世子孙,尊奉黄帝为始祖,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黄帝故里就在新郑
    新郑是黄帝故里,这一点,新郑人没有不知道的。在黄帝故里,还有一位“黄帝”更为当地人熟知,就是“赵黄帝”。
    “赵黄帝”,是新郑人送给赵国鼎老人的一个绰号,以示对这位老人数十年来对推动当地“黄帝文化”事业的巨大功劳的一种肯定。“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赵国鼎就不可能有现在新郑这么繁荣的‘黄帝文化’,他的贡献,用居功至伟毫不夸张。”新郑市旅游部门一位官员如是说。
    在新郑黄帝故里,一尊汉白玉黄帝像十几年来吸引了许多海内外华人来此朝拜。黄帝,这位上古时代的伟人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引导着他的子孙一步步进入文明时代。但长久以来,黄帝生于何处,史学界一直没有定论。20多年前,“黄帝故里在新郑”逐渐成为史学界主流意见,而新郑拜祖也逐渐由民间活动上升为官方仪式。这其中,就包含了以赵国鼎老人为代表的新郑人的功劳。
    赵国鼎现任新郑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赵国鼎刚上小学,当时他就听村里老人们说,人文始祖黄帝就生在新郑的具茨山。这之后几十年岁月如梭,他没有再注意到这个事情。直到1983年,一次出差改变了赵国鼎的生活。
    那一年,尚在新郑县城关经济联合社工作的他到海南出差。三亚市某单位一位姓黄的秘书得知他来自新郑后格外亲热:“咱是老乡啊,我们村叫河南村,全村人都是南宋时从新郑迁过来的。”黄秘书告诉他,由于村里人自认是黄帝的后裔,因此全村人都姓黄。赵国鼎激动地邀请对方有空到新郑看看。
    但20多天后,当黄秘书真的带着十多位乡亲来到新郑时,接待他们的赵国鼎非常惭愧:“轩辕祠改作他用了,啥都没有了,连清代立的石碑都不知道弄哪儿去了。”黄秘书临走时说,如果黄帝故里在海南,肯定开发得比河南要好,要搞得风风光光的,让全世界华人都知道,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客人的话深深刺痛了赵国鼎,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黄帝故里在新郑!
    要让黄帝故里的名声走出去,必须确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黄帝故里就在新郑。这需要史料来证明。当时县志办、文化馆的资料都遗失很多,不甘心的赵国鼎开始往山东、南京、北京各地跑,查阅相关档案,为的就是给黄帝故里正名。其间,他丢掉了工作,但仍执著地奔波于各地档案馆。
    在新郑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一批有志之士的帮助下,终于有了一些成果:很多史料一步步证实,新郑是黄帝故里。同时,文物考古部门也证实,在已知道的11处黄帝遗址中,新郑有6处。1990年7月,在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有关部门在郑州召开论证会,专家基本认同了“黄帝生于轩辕,建都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的说法。
    黄帝文化走向海外
    确定黄帝故里在新郑,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让黄帝故里的名声走出河南,走向世界,才是赵国鼎最大的心愿。在这场弘扬黄帝故里的“攻坚战”中,赵国鼎和刘文学等一批新郑的有志之士开始琢磨如何才能把新郑的“黄帝文化”,推向全国,推向海外。
    “当年新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就给政府领导写信,提出一个没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城市,无论建设得多么豪华,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建议把新郑建设成为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卫生城市。”刘文学说,第一步就是希望政府能够修缮与黄帝有关的各种文物古迹,并建立一个黄帝故里景区,让海内外的游客知道新郑是黄帝故里,感受新郑的黄帝文化。
    意见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90年是“转折性的一年”。黄帝故里开始修复,并于1991年对外开放。景区有前庭、大殿、东西配房,分为广场区,故里祠区、鼎坛区、轩辕丘区和黄帝文化艺苑区。“1991年后,黄帝故里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建,占地达到了100多亩,最近一次是2007年,为了搞好那一年的拜祖大典,修建了拜祖坛,现在的轩辕故里景区比原来的面积扩大了10倍。”刘文学说,2000年,轩辕故里景区被批准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轩辕故里的核心区域,最为瞩目的就是一尊汉白玉黄帝像,这尊黄帝像高5.19米,右手持剑,面容庄严,炯视远方。“每年农历三月三,海内外华人都会来此祭拜黄帝,以表达自己不忘故土之意。”刘文学说。
    1990年春,世界华人社团总会到新郑拜祖,揭开了海内外华人新郑拜祖的序幕,此后,民间各种社团不断到新郑黄帝故里祭拜。从1992年开始,新郑市开始每年举办炎黄文化节。2000年,拜祖大典升格为省旅游局主办。2006年,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主办,同时,央视首次对新郑拜祖大典进行直播。2009年,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
规格的提高、规模的扩大,让拜祖大典成为新郑乃至河南的“黄金名片”。

    策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记者-朱金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