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现代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以上海民政系统为例
2012年召开的全国第十三次民政会议,对民政部门的职能定位作了“一统四分”的全新概括,为今后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的工作定下了基调,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上海民政系统通过“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现代民政核心价值观和“接续人的社会关系、增加人的社会资本、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现代民政功能的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探索,深入推进上海民政事业在体制、机制、法制方面的创优、创制和创新,日益增强上海民政系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保底作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支持作用和在提供和强化社会服务中的支撑作用,上海民政系统在上海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日益突显,影响逐渐扩大,地位显著提升。
“如何进一步提升民政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是当下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热议的一个话题。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结合《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总结上海民政系统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梳理出三组关键词,与大家分享,请方家指正。
一、宏观层面:关注体制“和”合,进一步强化民政部门“理念倡导、机制引导、人才优导”的政府功能
体制“和”合,前一个“和”,是和谐之“和”,是“以人和为目标”之“和”;后一个“合”,是合拍的“合”。“和”合,也即在工作中强调理念和价值观上的统一。上海民政不仅在民政系统强调“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现代民政理念,作为政府主管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通过部门协同(如在民政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部市合作”协议框架下,上海市民政局与民政部的有关司、局、中心等,与上海市政府的有关委办局,以及与区县等分别签订了“司局协议”、“局局协议”和“市区协议”)、跨界合作(主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等开展合作,举办各类以公益、慈善为主的社会服务活动)等方式,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合作项目,逐渐推动、影响更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重视、接纳和关注“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观,并最终体现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来。
民政部门推动体制“和”合的重要抓手,主要为“三导”:即理念倡导、机制引导、人才优导。理念倡导,就是将现代民政“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价值观,和“接续人的社会关系、增加人的社会资本、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功能,融合到社会主流文化,渗透到社会政策中去,从而改善我们的管理理念,改革我们的服务机制,改变我们的工作作风,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自觉意识,发挥他们的自我功能,最终体现政府、社会、公民三者之间平等、参与、共享的“善政”理念。机制引导,就是要积极发挥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建设重要职能部门的作用,以“以人为本,以人和为目标”的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导、影响其他部门创新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使其更科学化、人性化。如通过“社区公益创投”、“社区公益招投标”这一社会服务项目化运作的创新平台,整合政府、企业、基金会甚至个人的资金,打造了一个社会服务资金的多元投入机制。人才优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主管社会工作职能部门的优势,将社会工作制度设计好,将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仅是社会建设中一支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专业人员队伍,更是“党管理社会和服务人民的重要政治力量”。在上海民政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市委、市政府先后颁布了多个关于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文件,顶层设计,长远规划,多措并举,明确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推动社会工作多领域发展,引导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健康成长,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好的环境、更大的舞台。
二、中观层面:聚焦社会融合,进一步凸现民政部门“做实社区平台、做强社会组织、做专社会服务”的职能发挥
第二组关键词是:“三做”:即做实社区平台、做强社会组织、做专社会服务,这是中观层面的,目标是社会融合。新时期,社区建设任务繁重,角色多重。党中央要求把社区建设成和谐稳定的基础;民政部定位社区是群众自治的载体;居委会的目标则是要把它打造成资源整合的枢纽;而老百姓的期盼,它是需求满足的平台;社区,更是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服务的舞台。上海民政部门通过推动“个人自立、家庭自强、楼组自转、社团(社会组织)自律、群众自愿”,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社会功能,提升了社会服务组织的自我运作能力,强化了居民对于“家园”的认同感和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形成了大量可复制、叫得响的社会服务品牌,打造了“自治家园”这一社区建设的品牌,做专、做精了社会服务,产生了大批“自治家园”的示范点。另外,如果居、村委会层面的“社区自治”关注的是民间力量的社会融合,街镇层面的“社区共治”,可能要重点关注政府资源的有序整合。我们常讲“三社互动”,后面不妨可以再加四个字:“为我社工”。三社互动的核心目标,是更好地惠及群众、服务百姓,而载体是社会服务组织。只有做专了社会服务,做强了社会服务组织,“三社互动”才有意义。而社会服务组织中的主要力量,应该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近几年来,上海民政系统充分发挥社区建设主管部门的职能,紧紧围绕加强社区建设这一总体目标,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益创投和社区公益招投标为平台,以社会服务项目化推进为抓手,多元化推进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多层次打造了17个市级、区县级和街镇级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创新园,引导和整合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及社会捐赠共达70多亿,培育了大量“扎根基层,服务民生”的公益类社会服务组织。
三、微观层面:强化资源整合,进一步彰显民政部门“政务一门、事务一号、家务一站”的服务本领
第三组关键词是:三“一”。这里的“一”,可作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即“整合”、“归并”之意。以方便服务对象为宗旨,优化为民服务的流程。强调服务前台的(端口)归一,后台的支撑合一。所谓三“一”,即政务一口(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事务一号(962200上海社区服务热线,后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打造了“990空中一门式”的服务品牌,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动员全市居民甚至全国人民出智出力,一起积极主动投身到社区建设中来,整合社会的力量,解决社会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自治”的理念和手段)、家务一站(即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三“一”是微观层面的,因为它们是直接面对百姓的。三“一”的抓手是资源整合。通过资源整合,我们将服务百姓的终端延伸至社区,将各类社会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来,真正让百姓感受到了“进一家门,办万家事”、“拨一个号,晓百般情”的实惠。三“一”让服务更便利,回应更迅捷,手段更专业,效能更优化,打造了亲民、利民、便民的政府形象,更提升了民政作为社会建设主要职能部门的地位。
社会建设的重心是改善民生,抓手是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服务创新。而服务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在基层。民政部门主管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以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这三者正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主要载体和专业力量。民政部门的业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成了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从而也突出了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建设重要职能部门地位的重要性与任务的艰巨性,我们应该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牵涉部门多、业务种类杂、覆盖范围广、服务对象众的优势,树起现代民政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彰显现代民政的功能,充分发挥现代民政在社会建设中应有的骨干作用,将“和”的价值理念推广好,将“善”的工作机制优化好,将“专”的社会服务打造好,将“能”的社工人才建设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作者单位:上海市民政干部学校 上海市社会工作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