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今起施行给我省慈善事业带来什么

时间:2016-09-01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卢松
今年9月1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首部《慈善法》正式施行,将开启我国依法治善的时代。《慈善法》的颁布实施,会给我省慈善事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又将如何改变普通百姓奉献爱心的习惯?
慈善事业亟须转型升级
8月31日,滑县200名贫困残疾人收到了一份“大礼包”: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他们捐赠了轮椅和净水器,将大大方便他们的生活。“我们已累计募集5亿元,让全省32万余名残疾人受益。”基金会秘书长李颖桂说,“《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行为准则、内部治理和信息公开都做了明确规定,今后基金会将更加规范,更有作为。”
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像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这样的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热衷做慈善、献爱心,全省慈善事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目前全省登记社会组织近3万个,大部分在慈善领域开展活动,基金会发展到126个,各级慈善总会发展到150多个,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县区。
“《慈善法》的实施,将给我省慈善事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吴海燕说,《慈善法》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引领、法律推动和法治保障,将有效破解我省慈善事业存在的慈善组织参与慈善事业渠道不畅通、慈善主体公信度不高等问题,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支持慈善的热情,为我省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厚植更多优势。
另一方面,《慈善法》实施后,也将给我省慈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慈善法》赋予了民政部门主管慈善工作的法定职能,但目前我省慈善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力量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吴海燕表示,随着《慈善法》的实施,各级民政部门的工作量会大幅增加,监管压力会随之增大,亟须完善配套政策,创新工作措施,补上监管这一“短板”。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全省民政系统学习贯彻《慈善法》培训班上强调:“《慈善法》为慈善事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慈善力量会全面兴起,如何提升服务能力、培育慈善要素和建立慈善平台等,都对民政部门同志提出了新的要求。”
打破身份限制释放活力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主体。但长期以来,让不少民间公益组织尴尬的一个难点是:有心做善事却难筹到钱。
记者了解到,由于机制不完善和受法律法规限制,目前除了全省各级慈善会、公募基金会等组织外,很多公益慈善组织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常常面临公益资金紧张的困境。
李朝毅建立的郑州市音乐之光志愿服务中心,是以特殊教育为主、为残疾儿童学习音乐提供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平时开展公益活动需要善款时,多数都是在志愿者群里定向募捐,或在各自的朋友圈里小范围求助。现在需要资助的人数增加,只在内部募捐已经不够,资金经常是捉襟见肘。”李朝毅说:“《慈善法》的出台,打破了原有公开募捐资格限制,将公开募捐权利平等地赋予了各类慈善组织,这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慈善法》施行后,凡是提供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服务的公益慈善类组织,可直接向省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张正德介绍,《慈善法》实施前已经设立的基金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向其登记管理机关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依法登记满2年的慈善组织,可申请公开募捐资格。
“今后更多的慈善组织将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公募资质,平等地参与竞争。”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明锁说,这有利于慈善领域的良性竞争、优胜劣汰,让慈善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也将倒逼慈善组织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募捐和救助水平。
“好心”做“善事”也得讲规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慈善事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乐善好施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李经宇说,河南人连续多年荣获我国慈善领域的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卖艺”收养孤儿的王宽、“讨薪义工”赵俊方、新时期的“活雷锋”李相岑等都是大爱厚德的代表。
不过李经宇同时指出,慈善事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富有争议的话题。比如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现在不少人利用网络平台门槛低、传播快、影响力大等特点,在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募捐。网络募捐虽然方便了人们献爱心、做慈善,但也频频被媒体爆出骗捐的负面新闻。
“如果为了救助本人或者近亲属在网络上发布求助信息,应该认定为个人求助行为,法律不禁止。”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运慧介绍,但《慈善法》实施后,禁止个人未经法律允许向不特定人群募捐的行为。如果个人要发起为非特定对象(如山区孩子、贫困学生等)的募捐,必须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爱心人士,本来是存了“好心”做“善事”,结果因为自己的粗心和随意,不仅让爱心被利用,有可能还助长违法犯罪行为。“好心不能太任性,做善事也得讲规矩。”李经宇说,《慈善法》最重要的条款是让善行得到法律的保障和尊重,让求助者有章可循,让不法行为受到惩处,从而规范慈善行为,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慈善活动。
责任编辑:郑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