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去,如何养老?
时间:2016-09-30
来源:河南日报
孝顺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曾经,“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让许多人奉为圭臬。而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为生存为发展,不少人无法陪伴父母身边。
据民政部今年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10.5%。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正在加剧,养老问题已是全社会关注的普遍难题。
无法陪伴,精神赡养缺席
“女儿女婿都在外地工作,一年最多回来看望我们一次。女婿也是独生子,亲家那边也要照顾到,况且年轻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勉强,所以能相互陪伴的就只有老伴了。”家住洛阳一小区张庆芳阿姨告诉记者。
像张阿姨一样,我国的空巢老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有数据显示,2000至2010年十年间,中国城镇空巢老人比例由42%上升到54%,农村由37.9%上升到45.6%。2013年时中国空巢老人人口已超过1亿。
“随着中国传统家庭结构的逐渐瓦解,比如以前还是儿子要负责父母的养老,现在因为许多子女婚后拥有自己的住房,与老人分开居住以及大批农民工离乡,使一些老人成为空巢老人。”瑞士《新苏黎世报》曾如此描述。
对于不少子女而言,无法陪伴父母左右实属无奈。“工作太忙,除了春节和中秋节,我根本没有机会回家,担心老人又实在没办法。”在郑州工作的程先生告诉记者,因母亲腿脚不灵便,他不得不将母亲送到老家新乡的一家养老院里,“每次打电话,听到母亲在电话那头哭,心里都无比难过。”
疾病困扰,优雅老去成难题
如果说空巢老人多是缺少精神陪伴的话,那么对于另一些老年人而言,疾病则是更大的困扰。
“母亲以前爱说爱笑,如今常常出门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且还经常想不起刚做的事,甚至有时会认不出我。”家住郑州的李女士困扰地向医生描述。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专门开设的“记忆门诊”里,每天都有不少这样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由子女陪着前来就诊。
据统计,我国约有8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且以每年约3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在递增。“每次看着这样的老人心里都会难过。看着他们的记忆一点点迷失,在熟悉的街区一次次走失,即使是相濡以沫的亲人也会遗忘,然后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从轮椅到病榻,继而是各种并发症。”“记忆门诊”的副主任医师赵美英表示,该院今年开设的“记忆门诊”,就是希望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和培训,帮助老人找回丢失的记忆,提供更多的家庭护理教育,“老人在患病初期,子女如果更细心会及早发现病情,及早让他们得到诊治,而一旦确诊,子女的照顾和陪伴也非常重要。”
“父母老了,我们却长大了。以前小时候父母耐心教我读书认字,如今医生让我们陪着父母背诗读数,时间走得太快,真希望能多留住些时光。”李女士感叹。
共同关注,让父母幸福养老
目前,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正在被核心小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相当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老年人生活的寂寞感。再加之子女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往往不能常常陪伴他们。所以如何能够让老年人幸福养老,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个家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难题。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也表示,除了子女的关爱和陪伴以外,老年人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充实生活,比如培养一两项个人爱好,学习掌握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这样既能从中陶冶情操,又能锻炼身体,增强心智,远离疾病。“我现在就是在社区大学里学习太极拳和养花,感觉生活有劲着呢。”68岁的秦大爷告诉记者,他所说的社区大学,其实就是由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共同创办的公益组织,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教育支持的“幸福养老大课堂”。如今,有不少像秦大爷一样的老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交流。
但要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日前,北京天佑安康养老集团向幸福养老大课堂河南推广中心捐助1000万元爱心基金,助力幸福养老大课堂走进全省各地,为更多老人提供涵盖养老养生、健康管理、琴棋书画等老年大学课程,丰富他们的晚年。
“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都会老,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一起为父母的幸福晚年出一份力。”北京天佑安康养老集团董事长陈琳翰表示。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