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100元/月=超值养老套餐,神奇“购买力”是怎样实现的?——河南武陟县农村“众筹养老”调查
新华社郑州11月3日电 (记者刘雅鸣、史林静)100元如今在城市也许只够打两次车,但在河南武陟县农村,却可以买到一整月的超值养老套餐,包括:三餐不重样的“生活菜单”、丰富多彩的“精神菜单”、专业的“医疗菜单”。
“这边浴室保健房,定期体检保安康;那边餐厅和食堂,一周饭菜不重样;老人入住幸福院,不带米来不带面;吃过饭来多清闲,娱乐室内聊聊天……”大官庄村慈善幸福院里,74岁的胡长印老人用欢快的快板儿唱出了自己目前享受的美好生活。
这100元的神奇“购买力”又是如何实现的?记者为此采访了当地慈善幸福院和有关部门。
农村老人100元/月买来超值养老套餐
武陟县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构建起一种“低成本、广覆盖、就地入住”的农村养老体系。而这一平台正是武陟农村100元“购买力”的基础。
自2012年以来,武陟县建设一批以“政府扶持、慈善助力、村级主办”、个人低价入住为特点的“四合一”农村慈善幸福院。武陟县民政局局长张荣举告诉记者,农村独居、空巢、特困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农村老人每月只需缴付100元就能买到三大服务“菜单”:
第一道是三餐不重样的“生活菜单”。小董乡大陶村的赵秀琴今年80多岁,3个孩子都在外地。她告诉记者,“以前自己拾柴火做饭,常常是做一顿吃一天”,住进幸福院后,一天三顿吃的不重样,吃完抹嘴就走,不用刷锅洗碗。此外,院里会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合理安排饮食,还经常有义工来给他们理发、护理。
第二道是丰富多彩的“精神菜单”。走进大封镇老催庄村慈善幸福院,唱戏的老人并没有影响摔鞭老人的热情,而院子里的热闹也没有打扰屋里人下棋打牌,还有围在一起拉家常的、学剪纸的,其乐融融。在武陟,每个幸福院都配有棋牌室、书画室以及室外活动场地。大陶村78岁的老支书孙树乐自愿担任矛盾调解员,他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
最后一道是专业的“医疗菜单”。“史凤英,84岁,体检结果:高血压、高脂血症;健康指导:改善膳食,低盐低脂饮食……”
在西陶镇北东陶村的慈善幸福院里,每一个老人的午休床都挂着一张健康卡。这个县乡、村两级卫生机构与慈善幸福院建立联系合作关系、应急机制,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检查,保证入院老人出现紧急情况能及时得到医治。
截至目前,武陟县共建成村级慈善幸福院103所,入院老人3000余名,惠及群众3.2万人。
“众筹”出来的养老
提供低价高质的养老服务,关键问题是资金从哪儿来?武陟县正是通过“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村级拿一点、个人出一点”这种“众筹”的方式解决了政府唱“独角戏”、资金严重匮乏等难题。
武陟县政府给予每所慈善幸福院2万元启动扶持金,为幸福院配备冰箱、空调、电视机等。“别小看这2万元钱,慈善养老院从无到有,财政资金起了第一推动力的作用。”武陟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张金太说。
幸福院日常运转则靠社会力量担负起主力军作用。武陟县有三级慈善平台——村级慈善工作站、乡级慈善分会、县级慈善协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
四年多来,武陟以慈善幸福院为纽带,累计募集资金3590万元,相当于每个慈善幸福院获得近35万元社会捐赠资金。捐款人有一次大手笔捐几十万元的县乡村各级企业、在外成功人士,也包括普通市民、村民。小董乡一家养鸡场长年为幸福院老人送鸡蛋。
而对经济发展落后、相对贫困的村,武陟县又创造性探索“以土地养院”“以店补院”“以种养院”等模式。记者采访获悉,北郭乡赵马蓬村每户无偿流转几厘土地到村集体,形成30亩集体“慈善田”。它的流转收益全部用于幸福院的日常运营费用补贴。而老催庄村开设爱心花店,从每月收益中支出500块钱用于幸福院。
“众筹养老”的多重社会正效应
武陟的“众筹养老”既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也让孝亲敬老、温情和谐在农村蔚然成风。各村依托慈善幸福院,定期举办“孝亲敬老饺子宴”,利用农村大锅饭的形式,凝聚村民,宣传孝亲文化。
“包饺子是集体劳动,你剁馅,她擀皮,我包饺,村民有说有笑。”北东陶村支部书记朱存玲乐呵呵地说,这样的聚会化解了很多婆媳和邻里矛盾。
慈善幸福院这个平台也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心,志愿者、义工团队不断涌现。目前武陟县每80人中就有一个为注册义工,他们定期进幸福院开展医疗卫生、文艺演出、理发等服务。记者在南孟迁村慈善幸福院看到,82岁的邱凤莲老人正坐在树下示范绣鞋垫,身旁围了一圈村里的年轻人,个个学得有模有样。老人说,要将眼下的幸福生活“一针一线绣进鞋垫”。
武陟县县委书记闫小杏说:“社会从来都不缺乏爱心,但缺少引领和平台。这个时候就需要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将农村老人的需求与社会爱心慈善资源相结合,形成一种畅通的机制,让社会力量源源不断进来。”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