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众筹”筹起幸福院

时间:2016-11-28 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胡心洁孔学姣尚杰

    “以前做一顿饭吃一天,现在一天三顿饭不重样。幸福院里真是好,有吃,有玩。”在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一个普通的院子门口,李文英老人念叨起来。

    11月22日,农历小雪节气,武陟县下起了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浓浓。李文英老人热情地抓住记者的手:“家里暖和,快进来坐坐。”

    94岁的李文英是位孤寡老人,她口中的“家”,其实是老催庄村幸福院。幸福院内,书画室、活动场地一应俱全,十几位老人或在玩牌,或在看电视,欢声笑语不断。

    像这样的幸福院,武陟县共有103所,覆盖了所有乡镇,3300位65岁以上的留守、空巢、特困老人,实现了在村子里养老。幸福院里有不拿工资的院长,热心张罗着为老人服务;有留守妇女义务做厨师,提供不重样的一日三餐;有志愿者定期上门为老人护理身体。

    建立幸福院,场地哪里来?资金哪里筹?

    武陟县的幸福院大多是由旧学校、旧村委会、旧祠堂改建而来。为确保幸福院能够建成投用,县财政为每所幸福院提供了2万元启动资金,县民政局提供3万元的建设资金,用于购买电视、冰箱、空调等设备。每位入院老人每月只需支付100元。

    一个月100元,就能使幸福院办得有声有色?

    “100元只是入院费,但它撬动了政府资金支持、社会各方力量援助。”武陟县民政局局长张荣举说,“幸福院采取的是村级主办、慈善捐助、政府扶持、子女缴纳的‘众筹’养老模式。”

    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各个幸福院因地制宜,一方面探索“以土地养院”“以工养院”“以种养院”等模式,另一方面借助社会力量,让幸福院长久运行下去。今年5月4日,大虹桥乡举办了首届孝亲敬老募捐大会,现场募集善款24万元,用于补充幸福院资金缺口。4年多来,武陟县累计募集资金3500多万元,相当于每个幸福院获得近34万元捐赠资金。

    随着一个个幸福院的顺利运行,武陟县的幸福院也由2012年的十几所发展到现在的103所。幸福院这一平台激发了全社会的爱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成立的志愿者团队,“一对一”对接幸福院;私企老板、公民个人成立的义工团队,定期上门为老人服务。这种由政府、村集体、慈善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众筹”养老模式,真正实现了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养老。

    老人养老有了去处,子女就可以撒手不管了?

    幸福院规定,老人每月100元的入院费,必须由子女承担。每月初一、十五,幸福院还定期举办孝亲敬老饺子宴,由子女提供饺子馅和面粉,幸福院里的老人集体参与包饺子,目的是利用农村“大锅饭”的形式,凝聚民心,宣扬孝亲文化。“大家热情高着呢,我们村的饺子宴都排到了明年春节后。”大虹桥乡赵北古村党支部书记赵建华说。

    武陟县有74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万,农村老人又占绝大多数。“农村老人舍不得离开农家院,城里养老‘住不惯’;城里养老院收费高,农村老人‘住不起’。低成本、广覆盖、就地入住的‘众筹’养老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张荣举说,一位老人养老,涉及一家三代人的问题,政府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也就筑起了稳固的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③5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