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住进这家养老院管吃、管住,每月还有零花钱

时间:2017-06-14 来源:大河网

  南乐县的大走访大调研结束后,民政厅与县政府召开反馈会
  老人们在敬老院乘凉

  河南商报记者 李恒 文/图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一首《当你老了》让无数人感同身受。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是每个人都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尤其是那些基层偏远地区,无儿无女的老人,他们的夕阳生活,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跟随河南省民政厅大走访大调研第十四调研组,走进濮阳市养老机构,感受基层五保户老人的夕阳时光。

  初衷

  改善基层民政机构条件

  为老百姓做实事

  

  为彻底了解基层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掌握并解决基层民政机构存在的问题,从5月2日到6月20日,省民政厅派出了18个调研组,对全省的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救助管理站、养老机构等5类机构和双拥优抚站进行走访、检查、调研。

  “从已经走访的情况来看,基层机构有好的,也有做得不到位的。”省民政厅办公室副主任黄培灵说,省民政厅的初衷是,对于好的机构,要予以宣传鼓励;对于做得不到位的,则要提出整改措施,尽快完善,其核心目的都是改善基层民政机构的条件,为基层老百姓做实事。

  南乐县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辖6镇6乡,有12所乡镇敬老院。从历年的汇报材料看,南乐县的养老院一直做得不错,每所养老院的占地都不小,除了娱乐室、洗浴室、卫生室基础设施外,还有花园、菜地,自养鸡鸭、生猪等。

  “但是否真的是这样,这需要到基层去走访核实。”黄培灵说。

他带的是省民政厅大走访大调研第十四调研组,他已经把第十四调研组分为两个小组,这样就可以对这12个机构进行全面调研。

  6月1日一早,河南商报记者跟随省民政厅大走访大调研第十四调研组,驱车直奔濮阳市南乐县。

  

  走访

  敬老院是五保户老人的家

  

  将近11点时,其中一个小组到达了濮阳市南乐县元村镇敬老院。这所敬老院占地达到25亩,可以容纳160位老人居住,目前有43位老人住在这里。

  进入敬老院,左手边是一个大大的菜园子,紧挨着就是敬老院的餐厅和娱乐室。娱乐室墙上挂着一台电视,十几位老人统一穿着蓝色的T恤衫,正在娱乐室看电视。隔壁的餐厅干净整洁,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准备午餐,餐厅的一侧放着一排柜子,里面放着老人们的餐具,柜门上贴着老人们的照片。

  “老人年龄大了,记性不好,会容易拿错东西。”敬老院院长张仲宽说,贴上照片后,大家也可以相互提醒,不容易出错。

  65岁的老人韩来顺,是2016年6月份来到南乐县元村镇敬老院的。

  “两人住一间房子,我平时除了吃饭睡觉,还可以看看电视,下下棋,要不就去种菜了。”韩来顺说,他是五保户,家在附近的白池村,之前都是一个人生活。

  “管吃管住,还发衣服,条件也好,还有好多伴儿陪着,有说话的人了。”韩来顺说,最开心的是,一个月还能领40块钱的零花钱。

  张仲宽说,这里住的都是五保户老人,平时没人照料,到这里之后,算是有个家了。

  

  故事

  有人在这里长住

  有人在这里相爱

  

  有的老人在这里住了一年,有的住 了10多年。吃饭、睡觉、打牌、种地……能干活的老人,总是闲不住,有的老人帮忙看着大门,有的老人没事喜欢到敬老院的菜园子里帮忙种地,有的老人喜欢喂喂猪,也有老人喜欢没事的时候帮忙打扫卫生。

  正是这些日常的生活,给予了这些五保户老人一个温暖而安全的家。他们不用再到处流浪,他们也不会无依无靠,他们在一起祥和而平安地生活,时不时,还会有一些小惊喜。

  南乐县张果屯镇敬老院,还有着一段浪漫的夕阳红式爱情。

  80岁的王奶奶和70岁的闫爷爷分别于2012年、2013年进院。

  “以前是我自己住在家,一次干活的时候不小心摔伤了,然后镇上的人就把我送到敬老院了。”王奶奶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进来之后,遇到了热心的闫爷爷,他主动承担起照顾的责任。

  随着交流日渐增多,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也看出两位老人情投意合。

  最终,在大家伙儿的帮助下,两位老人于2015年结成夫妻,幸福地生活在这里。

  

  细节

  乡镇党委成员

  每周都要到敬老院吃一顿饭

  

  在南乐县张果屯镇敬老院的餐厅,河南商报记者发现,跟其他敬老院一样,这里有一排柜子贴着照片,存放着老人的餐具,但是还有一个柜子,只写着名字,没有照片。

  “这个柜子里的餐具都是镇上党委委员的,第一个就是我的名字。”张果屯镇党委书记杨健敏说, 随着对民政工作的深入,他们的党委班子已经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每周一定要到敬老院吃顿饭。

  “啥时候有空啥时候来,碰见啥吃啥,不提前通知,也不搞特殊。”杨健敏说,党委成员到这里吃饭每顿饭都要付钱,标准为一顿10块钱。

  因为对敬老院重视,这里的环境和条件一直都很好,知名度也很高。

  在南乐县福堪镇敬老院,路对面是一个果园,园内停放着一辆破旧的厢式货车,车上印着“福堪镇敬老院对面采摘园”几个红字。

  “这附近的果园太多,但是说起张果屯镇敬老院,大家伙都知道,特别好找。”果园的主人说,正是沾了这个光,他园子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

  “这是很让人自豪的一个细节。”濮阳市民政局副局长王胜英说,如果敬老院的条件不好,怎么会好意思宣传呢?

  他说,濮阳民政局努力把福利院、敬老院等机构打造成为市民和老百姓心中的地标,通过这些地标,既可以影响大家对民政工作的关注,又可以传达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声音

  通过大走访大调研

  让基层老人老有所依

  

  在走访过程中,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多数老人对晚年的生活要求并不高:有饭吃、有地儿住、有人陪、有事干。

  通过几天的走访,调研组认为,南乐县的基层民政机构能够达到敬老院老人的要求。

  黄培灵说,调研组所走访到的机构,工作人员均能熟悉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对调研组现场反馈的问题均积极响应,提出整改措施,部分敬老院注重服务质量,体现人文关怀。

  但是,也有需要整改的地方。有的敬老院,部分服务人员无专业资格证书,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敬老院人员工资与管理经费不足,未足额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也没有给工作人员缴纳三险一金。

  民政工作对象主要是城乡低保户、流浪乞讨人员以及孤儿等弱势困难群体,他们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关注。基层民政工作,缺少经费、缺少人员,难度大、任务多,他希望基层政府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基础设施。

  “民政工作是良心工作。”黄培灵说,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每个人都有需要照料的时刻,特别是这些困难老人,让他们老有所依,是民政部门的职责。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