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郑州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撑起民生“保障”伞

时间:2017-08-30 来源:郑州晚报
新郑市辛店镇王庄村的王俊甫最近有了笑颜——可他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几乎就没有笑过。
王俊甫今年43岁,以前曾和妻子在工地上打工,一家人日子还算圆满。2015年,他不慎从工地上摔伤,脊柱神经受损。住院一年多,花了20多万元,命是保住了,却站立不起来了,家里积蓄也花了精光……妻子陈新玲辞了工照顾他,家里上有8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一双儿女在读书,家中一下没有了经济来源……
今年6月份,王庄村的民政协管员谷贵如了解其情况之后随即上报镇民政所。很快,郑州市民政局会同卫计委、残联的工作人员一起到他家进行现场办公,将王俊甫认定为二等肢体残疾。
拿到残疾证,一大早,谷贵如将残疾证送到了王俊甫家,还告诉他说:“残疾人特殊生活补贴一个月32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一个月100元,一共每月420元,从这个月就开始发放……”
为了给困难群众撑起更为“结实”的“保障伞”,郑州市民政局打起了“组合拳”。
低保救助:连续多年提升救助标准
今年7月,郑州市再次提升了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2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80元。这是自2009年郑州市建立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以来的第八次调整,将惠及郑州市10万余名城乡低保对象和五保供养对象。
救助标准的提升,并不是“随性而来”,而是“有凭有据”。在2009年,郑州市便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相联结的自然增长机制,按照人均消费支出比例折算法,每年对城乡低保标准进行一次测算、调整。
具体做法为,每年的第二季度,按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年度城乡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一定比例(30%—35%),测定并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并由市政府发布执行。
2009年到现在,郑州市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285元到60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130元到380元。不断提升的救助标准,让困难百姓的最低生活得以保障。
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
低保户等困难群众去看病,将更加方便——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已经建起。
在没有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时,保障对象是先住院、后报销,假如患者住院治疗下来需要1万元,新农合能报销7000元,民政系统救助1500元,看病前,这1万元,病人需要全部垫付,出院结单后,再拿去报销。对很多困难群众来说,看病前凑够1万元,就是道高门槛儿。
全面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后,面对同样的情况,病人到定点医院就医时,提供低保证等相关证件,只要拿出个人需承担的1500元就够了,门槛儿大大降低,进一步解决保障对象的就医难题。
除此之外,郑州市还将给困难群众看病再进行救助,具体来说,对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再提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中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重点救助对象年度救助限额为5万元。
医疗救助,除了政府的力量外,民间力量也不容忽视:郑州慈善总会开展了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工作,对于符合规定的大病,经医院报销后,慈善部门根据情况给予10000元、5000元的慈善救助。
临时救助:温暖万家 及时救助
对于登封市西南的白坪乡煤窑沟村的村民梁大伟一家来说,最近的日子过得舒心多了——梁大伟务农为生,他的妻子患有精神疾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里的经济负担都在梁大伟一人身上。可是不久前,梁大伟的母亲患上重病,一家人的日子顿时紧紧巴巴,揭不开锅了。
得知他的情况后,郑州市民政局协助他们一家获得了“临时救助”,拿到了救助金5000元。
所谓临时救助,是郑州市对社会救助的又一补充:全市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者是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乡低保标准2倍的低收入家庭等,在遇到重大疾病,或者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人身意外伤害后,除了保险外,依然生活困难的人,我市将给予临时的救助。
为了让这个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20147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即下发了《关于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全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制度;2015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转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完善了临时救助制度。
不断提升:情为民所系
“作为民政部门,我们将更加努力,要让人民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具体来说,我们将在社会救助、养老、福利、慈善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明显提升。”郑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救助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救助领域,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完善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制度,提高精准救助,助推脱贫攻坚。
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目前郑州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0万,占人口总数的12%,初步建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覆盖城乡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我市将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力争到2020年健全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全民福利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有各类孤儿2200多名,健全了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福利机构兜底、相关部门配合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机制。我市将加快推进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切实做好以孤残儿童、城市特困人员及重度贫困精神病人为重点的困难群体社会福利工作,强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逐步拓宽受益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救助型、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救急难”政策落地了,老百姓高兴地笑了;遇到急事难事不怕了,兜底的网儿牢了……
正如郑州市正在做的: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式、全纵深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为郑州密织了一张社会救助安全网,保障着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
(李娜)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