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业务动态

巩义市织牢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保障网

时间:2017-09-05 来源:巩义民政
2017年以来,巩义市民政局以社会保障兜底和扶贫政策的无缝衔接为抓手,坚持“双轮驱动”,组合发力,精准施策,做实做厚精准扶贫“网底”,确保全市兜底保障的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成效明显。
一是强化四大机制,搭牢兜底平台。
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建立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兜底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市、镇、村三级救助保障联动网络,层层夯实责任主体。
强化受助核查机制。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扩大核对领域,拓宽信息渠道,完善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手段,健全救助信息沟通机制,实现核对信息资源共享,做到“逢进必核”,增强社会救助的准确性。
强化救助经办机制。实行“一站式受理”的救助模式,畅通社会救助绿色通道。在全市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实行前台一门受理,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保证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强化绩效考评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把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纳入低保工作绩效评价和脱贫攻坚成效考评体系,对社会救助的风险点全程监控。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强社会监督,畅通举报电话,设立社会救助投诉热线,确保救助阳光、透明。
二是实现四大突破,补齐政策短板。
完善贫困人口认定条件。完善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家庭收入、财产作为主要指标,同时适当考虑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衡量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家庭困难程度。
完善家庭收入核算范围。对参与精准扶贫的农村低保家庭,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明确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优抚对象抚恤优待金、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残疾人康复救助金和高龄老人高龄津贴等,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落实两项制度衔接。落实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在解决“两不愁”问题的同时,统筹使用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方面落实“三保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脱贫。
对重病重残人员单独施保。对低保边缘家庭因家庭成员患有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重大疾病,导致固定支出高于家庭成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可对重病患者实施精准施保;对由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抚(扶)养的重度残疾人可以个人申请低保。
三是实行四个统一,破解识别难题。
对象识别是精准兜底的最大难题。该市以低保和扶贫政策有效衔接为抓手,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同,坚持“四个统一”,同步识别低保对象和贫困户,变“独角戏”为“集体舞”,实现了兜底识别“不脱靶”。
在认定程序上统一。严把对象识别“五道关口”,即坚持进村入户,把好调查关;开展民主评议,把好公平关;规范工作环节,把好流程关;严格审核审批,把好认定关;完善动态管理,把好进退关,提高对象认定的精准度。
在衡量标准上统一。制定统一的家庭收入、财产认定计算办法和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低收入家庭的困难程度,防止出现认定上的偏差。
在组织实施上统一。定期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兜底专项入户调查,组织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避免重复认定和识别“盲区”。通过对农村低保对象重新申请、调查、评议、审核、公示、审批,坚决查处“人情保”“关系保”等问题。
在动态管理上统一。强化管理协同,民政、扶贫部门定期会商、交流各自管理对象的变化情况,加强信息核对,及时更新数据,将符合条件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分别纳入相应的范围。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低保对象,在其脱贫后退出建档立卡范围的同时也要退出低保救助范围,对已返贫且符合条件的贫困对象要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实现兜底对象精准。
责任编辑:杨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