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推动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融合发展,让服务更加智慧化、精细化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7-09-15
来源:洛阳日报
当你老了,会如何生活?这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目前,洛阳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16万,占总人口的17%,老龄化程度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洛阳市不断推进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平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老年幸福院等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化、精细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让养老插上“互联网”翅膀
“不用出远门,不用排队挂专家号,在家门口就能预约外地大医院的专家看病,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在老城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77岁的牛喜太老人赞不绝口。当天下午,他通过该中心提供的“空中医院”服务,利用网络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专家视频对话,咨询困扰他多时的失眠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渠道。”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我市老龄化严重的现状,近年我市按照“9073”养老格局(90%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老年化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自2010年建成以来,依托12349平台为老人提供一键紧急救助、免费体检、“空中医院”及“智能穿戴”、送货上门、家电维修等服务。截至目前,注册会员达82万名。
“让养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为老年人提供更为科学、智慧的服务。”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张红伟说,凡是注册成为会员的老人拨打12349,该中心的电脑上会同步显示老人的家庭住址、健康档案等个人信息,便于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服务或进行救助。
老年生活丰富多彩
“生活在洛阳的老年人,实在太幸福了!”家住老城区龙源花园的董玲玲笑着说。3年前,她刚满60周岁时,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与她联系,询问她的身体状况、生活所需,还邀请她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参加老年活动。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开设的“老年大学”里,董玲玲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书法、绘画、歌曲、舞蹈等专业课,也有健康、养生等知识讲座,还有包粽子、包饺子等手工活动。“老年人并不是毫无用武之地,我们包的饺子、粽子送到福利院或者孤寡老人家里,特别有成就感。”她说。
除了这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有按摩椅、电视机、麻将桌、乒乓球台等设备,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使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啥都不缺,老年人还有了玩伴儿。” 83岁的张翠芳笑着说:“比在家里舒坦。”
这样的设施、平台,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一些农村老年幸福院是“标准配置”。按照计划,今年我市谋划建设23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0个农村老年幸福院,截至目前已建成14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其中包含4个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132个农村老年幸福院。
足不出户,享受上门服务
近日,唐宫东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中医医师来到社区老人徐振盈家为其义诊。徐振盈今年81岁,患有老年人白细胞减少症的他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平日很少出门。得知情况后,养老服务中心就组织人员上门服务。
“现在的养老服务实在太方便了,空巢老年人在家也能养老。”83岁的贺忠华说,最近一年,他开通了英才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午晚餐配送服务”,每天都能按时收到工作人员送来的老年营养餐,儿女再也不用为他的一日三餐发愁。
如今,随着老年人需求的提升,免费配送、家政服务、助购助浴等上门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且受到了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欢迎。
今年夏天的一个中午,董玲玲在家做饭时发现家里的鸡蛋吃完了,于是拨打12349电话订购。不到一个小时,工作人员就把两斤鸡蛋送到了家里,并且价格比超市还便宜。
截至目前,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市区老人上门配送生活用品4万余次,提供生活帮助服务2万余次、家政类服务5000余次。从今年起,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始向县区延伸,为更多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服务。目前,伊川、栾川、汝阳3个县的信息平台已建成运营,洛宁县已完成相关服务设备设施配备工作。
(本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张悦悦 张效纲)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