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医养结合让老有善养 儿童优先让幼有所护——河南漯河织牢“一老一小”保障网

时间:2017-10-24 来源:新华社
人口结构中的“一老一小”,关系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未来他们的生活该如何保障? 2014年,漯河被民政部列为“全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试点市”和“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经过3年多探索,漯河逐步为老人和儿童织起一张适应中小城市特点的社会保障网。
楼下看病楼上养老 医养结合让老有善养
走进漯河市清福护理院203室,84岁的董四妮正在收看戏曲节目,她在这家老年公寓已经住了2年多。“上午遛弯、下午打牌、晚上听戏,经常有护士检查身体。”董四妮边说边向记者展示床头的呼叫器,“这个小按钮按一下,就有护士过来。”
 
在金康万安老年公寓,护士正在给72岁的李桂敏测量血压。由于孩子不在身边,行动不便的李桂敏一直由保姆照料。半年前,李桂敏来到这家医养融合的养老机构,开启了晚年生活。
“现状是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又不能养老,所以在进行养老服务改革中,我们优先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引导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漯河市民政局局长戴友良说,目前漯河现有100张以上养老床位的机构医养结合型达到50%,在建养老机构中医养结合型达到80%。
“把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给老人提供医疗康复保健、生活照护、精神文化等服务。”金康万安老年公寓院长王卫峰说,政府还通过购买他们的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漯河市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12306”居家信息服务呼叫平台,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为居家老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帮助等。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漯河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到24家,床位数增加到2950张,已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520多所。”戴友良说,逐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由补缺到普惠 坚持“儿童优先”让幼有所护
赵小景是漯河市临颍县太陈乡田庄村的村妇女主任,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村里的儿童福利主任。谁是孤儿、谁在留守、谁又陷入困境,赵小景都摸得门清儿。
“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导村里的孩子写作业,不定期去家里走访,帮助他们申请补助。”赵小景说,“说白了,就是让村里的孩子在学校管不到、家庭顾不着的时候能有人管、有人指导。”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临颍县三个试点乡的50个村全部设有儿童福利主任,主要任务是对所在村的儿童状况进行排查,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记录所有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行为以及家庭等基本情况,帮助孤儿、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申请救助,提供专业服务。
漯河市已建立四级基层儿童福利服务网络体系,逐步实现市有儿童福利院、县有福利中心、乡(镇、街道)有儿童福利站、村(社区)有儿童之家的服务体系。
“以临颍县为例,除了县级儿童服务中心外,我们的儿童福利指导站已实现乡镇全覆盖,建成村级儿童之家130多个。”临颍县民政局党组副书记邢志亮说。
构建“一老一小”大福利体系需社会总动员
目前,我国60岁以上和0-14岁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孩子共享童年,不能靠政府唱独角戏。近年来,漯河市不断创新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一老一小”福利保障工作中来。
为鼓励更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业,漯河在土地供应、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漯河对养老机构自建房屋新增床位给予每张3000元的一次性补贴,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按照情况给予每月60—100元不等的床位补贴。
针对“一老一小”专业服务人才缺乏问题,漯河市开出不同“药方”。为解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问题,漯河市把养老养护人才培养纳入全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培养各类老人服务专业人才,并发放从业岗位补贴。
为解决儿童福利主任专业性不够问题,漯河市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所有的儿童福利主任进行培训。“儿童保护工作不仅仅是进行经济上补贴,更需要从儿童自身发展和心理等层面构筑立体的支持和关爱网络。”戴友良说,儿童福利主任要能用专业的方法,观察、发现和评估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也参与养老和儿童福利工作。“隔三差五都会有一些爱心人士送钱送衣物,并给咱们老人义演、义诊。”漯河市阳光老年公寓院长石万周说。
史林静)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