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表决通过

时间:2017-12-04 来源:大河报
核心提示丨终于等到你,为河南好人撑腰的第一部法规获得通过。12月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南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中不仅对见义勇为人员的认定、奖励作了规定,还明确提出权益、保障等,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被广泛称为“好人法”。
梳理 河南864名见义勇为英雄被表彰奖励
“河南人多,河南好人多,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河南人一直在弘扬这个传统美德。”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说。1998年2月,河南省政府颁布《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该办法实施对于弘扬正气、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河南省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以来,省级共召开了12次见义勇为表彰大会。据统计,省级共表彰奖励见义勇为英雄864人。加上在外省有见义勇为行为的河南人,这个英雄模范群体会更大。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原有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等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先后出台了一些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政策,较大幅度提高了见义勇为人员的优抚力度,也对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能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目前贵州、河北、福建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关于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地方性法规,我省在此前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出台新的条例十分必要,一方面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另一方面也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河南首部“好人法”七大亮点
解读1适用范围涵盖省内外
《条例》规定:“本省户籍人员在本省行政区外被确认见义勇为的,适用本条例,但是行为发生地予以奖励和保障的除外。”这样就避免了对见义勇为行为认定出现空白的现象。
对于见义勇为的适用范围,已有部分省市扩大了申报范围,比如安徽省、北京市等规定,“本地居民在外地见义勇为的,参照本地条例执行”。但是,也有一些省市的申报范围仅限于本地辖区,例如河北、福建、贵州等地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行为人的确认、奖励和保护适用本条例”。
这样看来,如果河南人在外地见义勇为,得到认定但未享受到奖励和保障,回老家河南也会得到认可,享受相应的奖励、保障等。
解读2申报、举荐见义勇为主体多元化
《条例》规定,见义勇为受益人应当主动举荐见义勇为人员。知情的见义勇为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行为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也应当主动举荐见义勇为人员。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时发现见义勇为人员的,应当提请评定委员会确认。见义勇为行为人和其他知情人也可以申报见义勇为人员。
同时,对举荐、申报的时间、所需资料进行规定。确认见义勇为人员的,一般应当自行为发生之日起两年内提出,并提供见义勇为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的证明材料;见义勇为行为受益人、见证人的证明材料;违法犯罪行为人的陈述、供述材料;其他能够证明实施见义勇为行为的材料。
解读3奖金可累计申领,最高超过100万
对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是本《条例》备受关注的一大焦点。《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见义勇为人员奖励保障和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足额保障。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分为四种:通报嘉奖、颁发奖金、授予荣誉称号、其他奖励。省、市、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见义勇为人员分别给予20万(省级较大影响为15万)、10万、5万元的奖励。
其中,对见义勇为伤亡人员颁发特别奖金,其中牺牲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颁发100万元特别奖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根据伤残等级,颁发50万元以上80万元以下特别奖金。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度调高特别奖金数额。
奖励金额能否累加计算?就此记者采访了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说:“这些奖励是可以累计的,也就是说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奖励可以叠加。”例如对于省级见义勇为牺牲的英雄,如果累计算,最高奖励可达135万元,这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排在前列。不过,见义勇为的事迹影响力有大有小,省市县的奖励也是具体事件具体对待,也可能是只享受到某一级奖励的情况。
解读4见义勇为人员的后续保障单独成章
与外省不同的是,我省《条例》将对见义勇为人员的权益保护分为两章“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这样见义勇为人员从行为发生时的权益保护和行为发生后的社会保障两个方面都得到规范,更加充实完善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条例》从结构中增加了‘社会保障’这一章节,可以说是突出事后保障,解决后顾之忧。”该负责人说,社会保障的内容在《条例》中专门设第五章,用六条作出具体规定。
因见义勇为受伤的人员,其健康状况不适合在原岗位工作的,用工单位应当为其调换合适的工作岗位;非因法定事由,用工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关系。对被授予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人员或者其子女参加中考、高考时,依据有关规定给予优待;应征入伍、报考公务员、参加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子女在接受学前教育时,公办幼儿园应当优先接收,义务教育阶段时,就近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这些对见义勇为人员就业、子女就学的保障,引来多方“点赞”。
解读5设立评定委员会,人员来自多部门
如何保证见义勇为确认结果的公正、客观和权威?《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成立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负责见义勇为的确认。
评定委员会成员也由多部门组成,涵盖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卫生和计划生育等部门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法律工作者等。评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公安机关,负责见义勇为的受理、调查、取证、核实等具体工作。
这让见义勇为认定与否有了申诉渠道。特别是针对不确认为见义勇为的,评定委员会将作出书面决定,并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此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向上一级评定委员会申请复核。“这保证了见义勇为认定中的客观、公正、公平,也是对认定工作的一种监督。”
解读6见义勇为者医疗费可先由医疗部门垫付和政府财政暂付
《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正在实施见义勇为的人员,当及时予以援助;对受伤的人员,应当及时护送至医疗机构,并报告当地县级公安机关。在见义勇为发生现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法定义务的人员,必须履行职责或者义务,积极协助并予以救助。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对见义勇为受伤的人员,应当无条件组织救治,不得拒绝或者拖延。
见义勇为人员在紧急救治期间的医疗费用,由医疗机构垫付,费用超过50万元,由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财政暂付。先行垫付、暂付的单位享有对侵权人的追偿权。
解读7《条例》施行前发生见义勇为是否适用
《条例》最后规定:“本条例施行以前的见义勇为,适用行为发生时的相关法律法规奖励和保障规定。”
该负责人解释说,之前发生的见义勇为行为,已经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了认定和奖励,这些认定、奖励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从明年1月1日起,该条例正式施行,届时见义勇为的认定、奖励、权益保障等将依照此规定执行。
(邵可强  侯梦菲)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