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业务动态

倾心关爱流浪人员 着力打造温暖品牌——郑州市二七区2017年“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时间:2018-04-03 来源:社会事务处
 
2017年冬季,按照《河南省民政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通知》(豫民文﹝2017﹞272号)文件要求及郑州市有关“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的工作部署,郑州市二七区以“温暖二七”建设为契机,紧密结合辖区地理位置实际特点,创新救助工作模式、完善救助工作机制、健全救助工作网络,周密部署、强化责任、明确分工,着力打造“温暖二七”救助品牌。
一、领导高度重视,健全救助工作机制
一是区领导亲自负责。成立“二七区”寒冬送温暖'冬季专项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专项《工作方案》,及时召开专项救助工作动员会,传达省市工作要求,对冬季专项救助进行周密安排部署;区委书记、区长多次亲自带队,深入街头巷尾认真听取排查、登记、救助情况汇报,实行现场办公、指导处理问题,对全区冬季流浪乞讨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区成立专项督查组,对辖区各镇(街道)冬季专项救助工作进行巡查和督导;此外,各镇(街道)也建立相应组织,对本辖区进行划片分包,具体责任到人,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二是积极整合资源。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分级管理、条块结合、民政指导、社会参与”的原则,要求民政、公安、城管、人社、卫生等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完善主动救助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范围和任务;依托网格化管理,在全区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网络,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全面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将救助网格延伸到街道、社区 (村),确保救有制度、有专人、有物资。三是规范打造救助站点。结合区位特点,在火车站西广场率先建立全市首个示范性的区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共安置床位50张,管理人员4名,工作人员15名,建立健全考勤、值班、卫生、消毒、日常管理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严格24小时值班值宿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首接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食物中毒、人员伤亡、群体性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站内危重病人和突发疾病的抢救预案等;各乡镇、街道积极发挥已建成的网格化管理平台作用,进一步明确各级网格长和网格人员职责,确保在外露宿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2017年,共对救助站点投入资金99万元,接收救助对象1540人次、救助2194人天次。
二、依托“温暖二七”,开启救助暖冬模式
2017年,二七区全面实施了“温暖二七”建设工程,以关爱老、少、妇、困难和特殊群体为重点,通过搭建“四大平台”、实施“八大行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群众最关注的民生服务领域,尤其加大了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救助措施。依托“温暖二七”建设,我区实施了“流浪乞讨人员专项救助项目”,使二七区冬季专项救助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一是创新救助模式,丰富救助内容。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介入救助服务管理,在社会救助手段和方式上,由传统的、单一的救助模式转向物质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功能,实现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方式的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二是引入专业社工,探索“义救”模式。实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工项目,由专业社工针对各类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心理疏导、行为干预、走访问询及法律宣传等。社工根据受助人员的不同类型,实行分类帮扶,如为有暴力倾向或情绪严重不稳定的受助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为有特殊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提供护理、照顾、饮食起居等服务;为有轻微违法行为或不良倾向的未成年人和特殊困难的流浪乞讨人员、流浪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教育等多种服务。自项目实施以来,共面向流浪乞讨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260余人次,针对妇女儿童及其他特殊群体进行个案辅导42人次。三是拓宽救助领域,构建“社救”网络。动员全区积极为需要救助人员捐赠物资,依托辖区爱心超市,多方募捐流浪乞讨人员所需的棉衣、棉被、棉鞋、生活日用品等各类生活物资,及时送到救助对象手中;发动辖区爱心餐馆,设立社区小厨房近20家,为流浪乞讨人员等困难、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就餐,已形成爱心就餐点7家,爱心商家和个人累计投入资金150余万元;发放衣物302件套,棉被26床,大衣18件,棉鞋20双,方便面775包。
三、采取强力措施,全面推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一是建立保障救助基金。二七区委、区政府强力支持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建立专项慈善救助基金,用于保障特殊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人员基本生活需求,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人员因寻亲不遇、被偷被骗等原因而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救助服务。二是实行零门槛救助。按照郑州市八位一体救助模式,结合我区实际,制定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开通流浪乞讨救助热线,成立专职夜巡救助队伍等,加强督查力度加大巡查频次;建立畅通的救助渠道,张贴救助温馨提示牌,密切关注雨雪天气预警,完善应急预案措施,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劝返和救助,及时发放水、食物和棉衣棉被等救助物资,并做好相关记录,落实做好流浪救助善后工作。三是大力营造温暖救助工作氛围。制作政策宣传展板、社区宣传栏,发放宣传单等,在社区广泛宣传救助管理法规政策、救助办法、救助程序等,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参与救助活动。社区在流浪乞讨人员较多的主要干道、重要场所、重点部位、人口密集地、流浪乞讨人员栖身等地段开展日常巡查活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告知、劝返、引导和护送工作。是完善信息化管理与返乡救助工作机制。工作中,建立日报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每日巡查救助记录、各街道办日巡查救助报表情况等进行收集整理,做好痕迹化管理,保存好现场照片、视频;针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一些“老面孔”、“常住户”,采取不同的救助模式,科学分流、耐心规劝流浪乞讨人员,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救助返乡运行机制,共同营造帮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社会的良好氛围。通过长达数月甚至是数年的细致工作,目前,二七区共救助56名救助人员返乡,未发生再次流浪问题。
四、健全巡查救助体系,科学分类妥善救助
一是加强巡查督查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实行定人、定格、定领导对全辖区实行全天候、全覆盖、拉网式排查,对立交桥、银行、商场、人行天桥、公园游园等重点场所排查专人值班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救助。成立联合巡查督查组,坚持每日由一名区政府领导带队,督查排查救助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置,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员。二是建立救助台账。对发现的工作无着落的外来务工人员、流浪乞讨人员、拾荒人员和其他需要救助的人员,及时甄别身份信息和体格检查,填写排查救助人员信息登记表,建立救助台账。对排查的人员按照有无疾病、有无劳动能力、是否自愿返乡、需要救助的种类等进行梳理分类登记汇总。三是分类进行救助帮扶。对身体患病的组织卫生部门协调辖区医院及时给予免费医治;对身体健康的人员及时做好动员劝返工作,自愿返乡的帮助购买车票、发放路费或派专人专车护送回乡;对不愿返乡有劳动能力的,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给予就业帮扶,免费提供就业培训,联系就业岗位,帮助其就业;对于无劳动能力且不愿意返乡的在区级救助站救助的基础上,申请市救助站给予救助帮扶。2017冬季专项救助工作开展以来,二七区累计出动巡查70040人次,出动巡查车辆13682车次,累计街面巡查13721次、累计发放物资1966件,累计救助4949人,其中区救助站救助受困人员998人次,1554人天次。60岁以上老年人395人,妇女儿童46人,残疾人23人,送医救助3人,护送返乡5人,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安置敬老院2人。自行返乡人员1675人。接受救助务工不着人员34人。冻死、饿死等不良现象发生率为零。
五、突显工作成效,树立先进典型
2017年冬季,二七区在专项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在覆盖面上,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二是在求助渠道上,实现了一路“绿灯”,通畅便捷。对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助,从市民提供救助信息,到救助车送至定点医院,再到医疗部门实施救治,实行“一条龙”服务;社工通过对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辅导、交流沟通、户外娱乐等多种形式,使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教育、保护不断优化;求助人员可在最近的社区救助点寻求救助,社区可在第一时间对求助人员进行救助;求助人员可通过热线寻求救助。三是在救助时效上,无论是节假日、早晚间,雨雪冰冻、风雨雷电,二七区救助工作做到了信息畅通,处置迅速,坚持接“求”必出,有“求”必救。2017年冬,生活二七区的流浪乞讨人员切实感受到了来自二七的温暖,全部得到妥善救助,没有出现冻死、饿死现象。
工作中,二七区的救助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感人事例与先进典型:如,在外流浪20多年的崔某经过二七区工作人员长达5个多小时300多公里的长途护送,终于回到了阔别几十年的家,看着熟悉景物,他忍不住流出热泪,握着千里送行的工作人员,久久说不出话来,这是二七区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冬季专项救助活动中的感人一幕,也是“温暖二七”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片断。区救助站站长李德龙自从事救助流浪乞讨工作以来,默默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民政战线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他早来晚走、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每年春节年三十都是在救助站陪同救助人员过年。为了让长期流浪在外的顾某同意返乡,他利用工作之余多次在火车站、铭功路桥下他常去的地方寻找劝说,用执着和真情打动了顾某,经过他的积极联系与亲自护送,使流浪在外二十多年的顾某平安返乡在当地敬老院安度晚年。
 (黄鼎)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