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河南实践”
时间:2018-06-22
来源:中国社会报
5月3日,河南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成效明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河南省民政厅因养老服务工作成绩优秀被省政府通报表扬。
为应对“银发浪潮”,河南省各级民政部门是如何认真贯彻、不断完善老龄工作方针政策,推动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强化政策创制,推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化
河南相继出台了《河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河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并先后发布了6个养老方面的省级地方标准,形成了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同时,积极推进《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工作,计划今年7月份提请省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二次审议。
建立健全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发放供养资金。2017年,农村特困人员年生活费标准提高595元以上,惠及50多万特困人员。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按照每人每月1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百岁老人高龄津贴,大多数省辖市按照每人每月50元-100元的标准发放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
逐步完善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和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一些地方还探索建立了养老护理补贴制度。老年人优待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拓宽,比如老年维权、免费乘坐市内公交等。
完善服务设施,推动养老服务便捷化
“以前小区的老人都各自闷在家里看电视,现在都聚在一起,包饺子、聊天、唱歌,生活变得有滋有味。”5月15日,在郑州市郑东新区普惠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60多岁的王奶奶开心地说。
省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各地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居民住宅区要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建设、交付使用;对已建成居民住宅区,各地要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置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
2017年,省民政厅为1086个日间照料中心配备设备11000多件。今年全省将建成不少于500个高标准的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9月份将进行统一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到2020年,将实现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
今年,省民政厅提出“打造一批示范性中心敬老院,提升一批标准化乡镇敬老院,转型一批向社会老年人开放的敬老院”的要求,组织实施敬老院安全、洁净、温暖、文化、幸福工程,大力推动敬老院转型升级。
实施“互联网+养老”,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
在洛阳市老城区智慧养老服务中心,77岁的牛喜太老人正戴着耳麦与远在郑州的医生沟通自己的病情,医生很快就给老人下了处方。牛喜太说:“不需要东奔西跑,(看病)三两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互动的方法非常好。”
目前,洛阳市有11个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互联网+移动医疗”模式,实现了在社区就能和国内知名医院专家互联互通。同时,12349养老服务热线也可为老年人开展名医电话门诊、家政、生活用品配送等服务,10分钟智慧养老服务圈已经形成。
洛阳市老龄办工作人员周立新说:“在这个平台背后,有多家医院、家政公司、律师事务所、500多个商家,以及社区养老中心的支持。目前洛阳已初步形成了‘互联网+照护服务’‘互联网+移动医疗’等特色智慧养老服务。”
郑州、许昌两市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市。洛阳、新乡两市的居家社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入选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目前全省已建成“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43个,入网服务老人340多万。
深化养老“放管服”改革,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
位于鄢陵县的许昌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区内,投资90亿元的建业生态新城等一批健康养老养生项目正在紧张施工。这是河南省加快建设省级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的一个缩影。
2017年,河南省深入推进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落实养老服务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费优惠等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2017年12月,全省健康养老产业开放合作大会上,推介项目329个,其中6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约187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正在规划和建设的以旅游休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为主的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有80多个。
全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3300多家,各类养老床位达5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3.2张。2018年争取新增养老床位2万张。
在增加养老机构的同时,河南省还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医养联合体等。目前,全省近80%的养老机构能以不同形式开展医疗服务,新建和正在规划中的规模型养老机构一般都具有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的美好生活画面,将在中原大地处处呈现。
(黄培灵 赵刘尊)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