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无论老人啥想法 总有方案适合他——河南省太康县让特困供养老人享受实实在在实惠

时间:2018-11-30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孙彦川   邱  鹏

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街头,不难看到衣服脏破的老人,或站或坐,神情呆滞,他们多是特困老人。几年前,这种情况在100多万人口的中原大县太康县也存在,很是让县委、县政府领导感到揪心。“五保老人吃饭没人做,病了没人疼的情况必须得到彻底消除!”从县委书记到基层民政干部都行动起来,经过一次次的调研、讨论和探索,他们基本构建了特困老人供养的“五养模式”,为万余名特困人员的生活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创制政策,巧调众口,实现万人得“广厦”

来到太康县符草楼镇槐寺村,说明来意,村党支部书记把我们带到了村里新建立的居村联养点参观。本村21名老人入住后,最近又有7名邻村的特困老人搬到了这个新家。联养点共有两个院子,一边是老人的住所和活动室,一边是食堂,都是装修过的,《安全管理制度》《老人守则》《医务人员管理制度》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联养点的两套房子是该村在外经商的村民无偿提供的。本来我们想租下来,大概一年需要付一千多元,但房主听说是要给村里的五保老人建居村联养点,分文不取。”村支书感动地说。

太康县共有集中供养人员639人、分散供养人员9410人,其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近1200人。秉承“尊重意愿,适应习惯,整合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太康民政全力争取资金、政策,充分了解老人需求,综合考虑村、乡能力,广泛动员乡镇和各村,利用村室、民房、卫生院等社会资源开展特困供养,探索出了“五养模式”。

居村联养是太康县利用农村的旧村室、闲置学校等房屋创办联养点的模式,旨在满足本村和周边村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就近养老的愿望。“此举既为恋家的半失能老人和特困老人解决了养老问题,也给一些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太康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程清谈到将来规划时还说,“以后要严把入口关,选出更能干、更负责的贫困户担任管理员、厨师。此外,要发挥好村委会的监督作用。”

太康县建设居村联养点是借了脱贫攻坚的东风,脱贫摘帽后,扶贫资金没了,怎样保证居村联养点持续运行?太康县审时度势,以县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实施方案》等5个文件,把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居村联养、社会托养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和财政补贴范畴。

“其实你们前面看到的槐寺村的居村联养点还不是最好的,在转楼乡、高朗乡、马厂镇等乡镇,有些居村联养点更是运行得红红火火。”县政协副主席、民政局局长刘凤芹说。

晓以情理,活动造势,帮助老人回新家

特困老人年轻有劳动能力时给兄弟、侄子等出力干活,年老体衰后被当作负担甩给政府的事情在各地都不罕见。针对这个问题,太康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接父母(亲人)回家”活动,经过一次次动员和沟通,全县有数百名特困老人被陆续接回家赡养,实现了合锅合住。

转楼、马厂等乡镇陆续举办了该活动,乡镇干部进行动员讲话,给特困老人戴红花。仪式结束后,民间乐团敲锣打鼓将老人送进晚辈家中。不但一位位特困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场的很多干部群众也为之动容。

各乡镇对此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全乡村民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对很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这恐怕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受表彰。

在政府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向他们年迈的亲人伸出了欢迎的双手。

“我们将不断完善政策,营造氛围,让这些老人在兄弟、侄子家里住得下去,过得幸福。”县委书记王国玺讲。

有的老人没有近亲,但依然不愿意住敬老院,这样的老人上了年纪以后,十有八九成了村里最可怜的人。不过当地也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典型——一些热心村民数年如一日地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同村特困老人提供吃住,忙前忙后。

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太康县出台政策,对那些愿意照顾特困老人的近邻给予奖励、补贴。于是,又形成了邻里助养的养老模式——通过采取政府补贴、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特困人员开展邻里照护服务。事前先明确邻里和特困老人双方的责任义务,并签订助养协议,有的村每月还给帮扶者发一定的补贴。

整合扶贫资金,配强供养队伍,迎来百院“花”盛开

县财政投资2600万元对16个乡镇敬老院进行提升改造,将常营等3个乡镇闲置的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柜子等基本设施,刷墙、安路灯、种花草、安装监控和消防设备,扩大接纳容量,并为接纳社会老人做了细致规划,有效提升了敬老院供养水平。

太康县农村特困人员中有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1200多人,为满足他们的日常照护和康复治疗需要,太康县政府协调永兴医院、济民医院等民营医院成立了医养结合养老部,为这些老人提供托养服务。仅永兴医院就接纳了130多名特困老人。那里的饭菜虽然谈不上多丰富,但营养均衡,每周不重样,面对采访,老人都表示满意。

 民营医院每接收1名失能半失能特困老人,县财政一次性给予3000元补贴,此外民营医院还能从常见病治疗中获得一些收益。看到民营医院的托养项目运行良好,现如今当地的乡镇卫生院也动了心。

为了动员社会力量,今年6月,太康县举办了“德行善捐”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800多万元,衣物、图书等物资约合人民币700余万元。对这些钱物,该县优先向供养特困老人倾斜。

针对“五养模式”的运行和发展,王国玺要求,全县干部要站在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推进“五养模式”。并要求工作中坚持“尊重意愿、适应习惯、整合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特困供养与政策相衔接,与当地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相吻合,与各级干部的决策力、执行力相匹配,真正做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那个时代难于上青天的愿望,今天在太康县变成了现实。



责任编辑:赵刘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