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大手笔改造 小切口创新 重特色发展
增文化内涵 开封做强旅游品牌促发展助脱贫
编者按:11月底,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了“改革开放河南行 新闻战线强四力”主题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和40多位媒体同行,用时一周,在黄河岸边的郑州、开封、洛阳深入基层,见证了中原经济的崛起和城乡新变化,今天刊发记者见到的中原大地脱贫攻坚一幕。
在千年之前,开封就有100多万人口,是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及至近代,开封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慢了下来,原因林林总总,破局困难重重,以致近年来在河南省内都进不了第一梯队,群众脱贫难。
面对困局,开封市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引领,着力打造宋文化旅游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游客大量增加,大批困难群众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旅游产业接地气,困难群众得机会
11月27日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但在距离开封市兰考县城颇有一段距离的张庄村,一批批参观者纷至沓来。他们在一幢幢旧房子里饶有兴致地参观黄河书画院、民俗博物馆、桐花书院。除了乡村游,该村还有红色游、黄河文化滩区游,小小村庄也有专门的讲解员。手工布鞋、花生豆、小磨香油,甚至馒头也成了脱贫致富的“香饽饽”。仅在该村,就有32户贫困户借助乡村旅游的东风,实现了稳定脱贫。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市乡村旅游项目又带动从业人数3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业人数为465人。
以非遗技艺展示体验、非遗文化传习等形式为主题的960非遗文化创意园,作为开封市倾力打造的文化旅游新地标,海纳百川,藏龙卧虎。“线像”汴绣店、“汝阳刘”毛笔店等,吸引了大量喜爱文艺的旅客。该园的台柱子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汴绣传承人苗炜说,为改善工艺,她在读研期间每天都花十多个小时搞创作,画家怎么画的,她就怎么绣;并认真研究其他流派的作品还有什么改进空间,力戒其短而不模仿其长。凭借这种工匠精神,2017年她的作品《美人计》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总共23座山花奖奖杯,开封捧回两座。
作为八朝古都的开封,旅客一直也不少,但就在几年前与其他热门旅游城市相比收益却不高。经过认真调研,发现问题在于开封虽然景点多,却很集中,很多游客一天就能游完,然后就打道回府或去其他景区了。鉴于此,开封市打造了御河夜景、古建筑商业街区、小吃夜市等多个颇具特色与内涵的夜游路线。现如今,开封夜市集中地多达57个,经营摊位突破5000个,住在开封慢慢游、慢慢品,已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想吃遍开封小吃,至少要在这里住上一个月。”市委宣传部干部于海刚对我们说。
城区改造大手笔, 内外兼修引客来
政府部门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改造,提升了老城区的内涵与“颜值”。在约1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内,以城墙为主体的休闲开放式环城风光带,六条河流连五湖串十景,形成了旅游商业文化景观带;开封府、双龙巷等园区,将诸多小景点串成了“金项链”,织成了“景观网”。早在2013年,开封市就荣获了“中国十佳特色文化竞争力城市”称号。
“马道街临街商铺的月租金从2015年以前的平均一百多元每平方米,增长到了现在的平均二百多元每平方米,这要得益于鼓楼区2015年7月启动实施的马道街综合整治工程。整治工程拆除违章搭建,改造建筑立面和老旧厕所,实现强弱电入地,整修街道路面和地下管网之后,街区上方的天空露出来了,街区功能完善了,店铺营业时间可以延长了,客流量随之增加了, 租金自然跟着水涨船高。” 鼓楼区区委书记魏培仕介绍。
在开封市开展棚户区改造之前,鼓楼区等老城区里,棚户区人口平均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9万人,为河南省之最,社区面貌落后,居民就业创业机会少。近年来,开封市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引领,将“棚改”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近五年来每年至少实现10个重点文化项目的落地,相继完成了珠玑巷、双龙巷、复兴坊等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既给棚户区居民带来了房租等收入,也给他们带来了就业机会。
在此过程中,区政府坚持尊重居民意愿的原则,确保了居民可走可留可租可居可业。鼓楼区决定改造的首批5个院落,涉及39户居民,其中29户同意走,4户同意出租给政府,6户选择继续居住。对继续居住的居民,区政府一如既往地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他们生活更加舒适。
方式稳妥创意妙,小微创业风险低
在复兴坊鼓楼里历史文化街区一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书店里,有几位市民正在酝酿一个很独特的创业项目——将有瑕疵的陶瓷碎片用牙科磨具打磨成爱心、月亮等造型,再用金属材料镶起来做成饰品。“我们向区委汇报过,也跟残联对接了,准备以此项目为贫困残疾人搭建致富路。瓷片是残缺的,残疾人的肢体是残缺的,但两个残缺结合起来,就成了完美。我们这个小屋,将来可以发展成为瓷片艺术馆。”该店主说。
随着开封市各大景点经营理念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其吸引力日益增强,各个景点的“网红”越来越多,表演越来越精彩,身怀吹糖人绝技的马大吹(真名马谦堂),身怀“喷火”绝技的传承人孙怀生,都成了园里的招牌,一大早游客就纷至沓来。
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呼啸而过的官府马队,牵着骆驼的西域客商,前呼后拥的千金小姐……每天晚上的《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都有六七百名演员参与,其中有的是身怀绝技的奇人,有的群众演员则是住在附近的普通市民,甚至是园内的商户、保洁人员,他们的精彩演出,生动再现了“河市”当年的盛景。
清明上河园不向商户收租金,只跟商户分成,商户如果有绝活,还能分成更多,大大降低了商户加入的门槛和经营风险,提升了商户入园的积极性。5平方米、1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看上去不起眼,可是门前排队买红薯泥、花生糕等特产的游客络绎不绝。
主业兴,则百业兴;百业兴,则百姓富。自2012年起,开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6年居河南省前两位,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量居全省前列。2017年,开封市旅游总收入483.2亿元,增长21.2%。
1994年,时任《经济日报》工交部主任的詹国枢和同事共同采写了《开封何时能“开封”》《开封人民盼“开封”》等系列文章,探讨当时开封发展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破解之道,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20多年后的今天,政府和人民有了如此的钻研精神、实干精神和首创精神,开封经济社会发展离“开封”还会远吗?
(孙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