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一丧三年紧,一婚穷十年,农村红白事儿如何“瘦身”?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一丧三年紧,一婚穷十年”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
农村红白事儿如何节俭办,既让文明新风劲吹,又为群众减负担?1月22日,全省推进婚丧礼俗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宁陵县召开,典型地区培树婚丧嫁娶新风的探索和经验,为全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提供了很好借鉴。
不要彩礼,自己家业自己创
1月22日上午,宁陵县张弓镇小吕集村党建主题公园人头攒动,镇里10对披红戴花的新人,在亲友及村民的见证下,举行了隆重又节俭的集体婚礼。
没有彩礼,没有大操大办,参加集体婚礼,正在宁陵县年轻人中成为一种新风尚。目前,该县已成功举办26场集体婚礼,参与活动的新人不仅没有花费,而且还有爱心企业为他们提供公益性岗位。
“青年人要敢于破除一切陈规陋习,婚事简办、喜事新办。”参加宁陵县2017年集体婚礼的马向阳说。他和妻子把节省下来的3.6万彩礼钱,在县城开办了一个小餐馆,生意红红火火。
濮阳市开展拒绝高价彩礼婚前登记承诺活动的同时,还为新人创业提供多项政策支撑。近两年,全市已鼓励支持1000余对“小夫妻”创办特色养殖、菌类种植、服装加工等致富项目;开设农商行新风贷,为3000多对婚事新办的青年提供2143万元创业贷款。
成立红白理事会,向大操大办“亮剑”
“订婚彩礼不超3万元,红事每桌不超300元,白事每桌不超200元……”宁陵县石桥镇孙迁村移风易俗馆,《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文明节俭操办红白事参照标准,被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过去,村里红白事儿大操大办盛行,群众虽无奈,但碍于‘好面子、讲排场、比阔气’,礼金不断‘加码’,宴席铺张浪费。”孙迁村党支部书记张金生说,在红白理事会的操办下,原本一场丧事要花四五万元,现在1万多元就能办圆满。
济源市大峪镇举办红白理事会专题培训,培养红白理事会骨干力量,规范红白事操办流程;获嘉县城关镇南关村出台举措,加强对村红白理事会成员的管理……近年来,全省很多地方的农村纷纷建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及时刹住了攀比之风,村民顿感一身轻。
选树先进典型,带动乡风文明“出彩”
“咚锵,咚锵,咚咚锵……”1月22日,宁陵县乔楼乡八里曹村举办第三届移风易俗先进典型表彰大会,村文化广场格外热闹,整齐的腰鼓声,渲染着乡村的喜庆气氛。
“我们每年都会评选‘好媳妇’‘好妯娌’等先进模范,树先进、立榜样,带动村民文明素质提升。”八里曹村党支部书记吴天魁说。八里曹村还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开展移风易俗之星等“十星农户”评选活动,贫困户每得一星奖励50积分,凭积分可到扶贫超市兑换同等价值生活用品,有效激发了贫困户革除陋习、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刹得住歪风,更要正民风。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很多地方将红白事儿文明节俭典型纳入“五好家庭”“文明村民”等评选中,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群众,树立了风向标、凝聚了正能量。
走在宁陵的乡间村落,文明乡风扑面来,美丽乡村景如画。乡村美、民风淳、百姓富,正成为中原乡村文明新生活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