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新华社】民政局长老戴的“气”消了

时间:2019-02-22 来源:新华社

元宵节当天晚上,民政局长老戴收到一个贫困户反映救助不到位的信息。老戴已经多年没有收到这类求助信息了,何况精准扶贫已实施了好几年,刚看到时老戴气不打一处来,第二天一早便去了村里了解情况。

老戴名叫戴友良,今年55岁,是河南漯河市民政局局长,在村民看来,这个干部看着却跟个农民没啥两样,除戴了副眼镜显得有些文化外,还是个急脾气。

收到短信的第二天,记者跟着老戴一起去了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沟张村。路上老戴跟记者简要复述了短信的情况:这一家是贫困户,父亲因病刚刚去世,母亲和年幼的妹妹都有智力障碍,家里只有大女儿一个劳动力,生活困难,希望政府能够主动救助,安置母亲。

“7年前我刚到民政部门的时候,一年差不多能收到30多个反映低保的材料。近三年只收到过一例,还是一个五保老人咨询低保政策的。”没想到刚过完年就出现了救助不到位的情况,老戴越说越气。

沟张村位于漯河市的西北部,村委建在一片麦田旁,正月的天还很冷,凝雾成的霜打在刚出土的麦苗上,也挂在老戴的脸上。一进院,乡民政所、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还有一些群众已经齐刷刷地等在那里。“有些事情看不到是能力问题,看到了不去做是担当问题。”刚进门老戴的脸就拉得老长。

老戴把贫困户的信息刚一说出来,一旁的驻村第一书记李洪涛就开了腔:“他们家我熟得很,我是他们的帮扶责任人,一家四口,父亲刚去世,母亲有智力障碍,两个女儿成年且有劳动能力,政策范围内能帮扶的都帮了。”

“这家父亲在患病期间及去世后家庭有无外债、母亲能不能自理……”老戴开始“刨根究底”,了解下来并未发现救助盲点。

老戴不放心干部的“一面之词”,想要去家里看一看,但赶上这家贫困户家里老人出殡,老戴没见到当事人。于是他又通过村里群众、邻居进一步了解情况。

事情原委渐渐清晰:短信反映的是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父亲患病,母亲有智力障碍,政府及时将一家四口按照政策纳入低保,住房也已完成了危房改造。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在市里的服装店打工,19岁的小女儿在家照顾父母,村里利用空闲时间给小女儿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一月有一千块钱的收入。父亲患病期间享有当地的贫困户医疗“政策大礼包”,看病基本不花钱。父亲去世后,姐妹俩希望由政府安置母亲。

“这家贫困户提出诉求后,村里就一直在想办法,但按照政策,有子女且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老人不符合政府集中供养的条件。”村支部书记张建中说,要养老也要致富,最近几天一直在跟当事人商量解决办法。

“民政救助在脱贫攻坚中起的是兜底保障作用,应在政策范围内做到‘应兜尽兜’,但不能突破政策底线。”老戴提出了一个方案,联系社会养老机构照顾这家老人,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进一步增加家庭收入。养老所需花费低保政策覆盖一部分、子女承担一部分、临时救助一部分。

随后,老戴又查阅了对该贫困户的历次帮扶救助记录和图片,气渐渐消了。 “类似于这种困难家庭的养老问题,家庭和政府都要担起责任,家庭要担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政府也要主动介入,积极救助。”老戴说。

说着就到了晌午,老戴婉拒了要留他吃饭的老乡。回程的路上,老戴感慨道,如今国家的贫困人口在减少,困难群体也在减少,但是民政支出每年都在增多,这说明我们的保障水平和保障范围在提高。

“新春一开年,各类惠民政策都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这才是共享发展成果。”老戴说。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