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河南工人日报】“郑周大院”的李妈妈

时间:2019-04-17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

 陈微娴

4月11日上午10时许,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记者看到四五个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手工,彩色的橡皮泥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换成五彩缤纷的笔筒。

“孩子们在干吗呢?”李燕话语一出,孩子们看到是院长妈妈来看大家了,个个都高兴极了。今年54岁的李燕是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院长,也是今年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的获得者。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是一群特殊的儿童,如何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是李燕和同事们的初心。李燕说,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涵盖了从幼儿到青少年的所有年龄段,内容上包括早教、幼儿教育等各类课程30门,实现了全院适龄儿童教育的全覆盖。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应有的教育不是口号。

自从与儿童福利工作结缘,李燕倾其心血和智慧,她不仅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更是院里孤弃儿童的妈妈。从2006年8月负责筹建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并于2008年3月担任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至今,为了“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初心,她倾尽心血和智慧,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李燕说:“孩子们从入院开始,就有社工跟进评估,制订方案,召开联席会后再分到各个部门,是在婴幼部还是在儿童部?确定好后再制订教育、康复等一系列的方案。”

这些年来,李燕经常把孩子带回自己家里照顾。儿子、女儿争着带孩子们玩、搂着睡觉,80多岁的婆婆把孩子们当自家人,老公主动承担做饭的任务。当被问到为什么的时候,李燕笑着说:“我是他们的妈妈,为自己的孩子这么做不是应该的吗?”而在一天天的付出中,她也收获着一次次的感动。

建院时,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只有150多个孩子,凡是没有名字的,男孩都姓“郑”,女孩都姓“周”,李燕就是“郑周大院”的好妈妈。用心灌溉,总会有收获。如今,院里已经有800多名孩子,他们当中也有一些走上社会参加工作或者结婚生子,而李燕也升级做了姥姥。

“我们有10个孩子都工作了,还有结婚生子的,我都当上姥姥了。过节他们都来,有时候还给我寄土特产,特别感动。他们没有父母,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党和政府这么重视这些孩子,我们一定要把责任担当起来,把孩子养育好。”李燕说。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