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为慈善“三字经”点赞
刘高贵
河南省慈善总会的一位负责同志曾说,老同志退休之后干慈善,必须要做到三个字——第一是“掉”,就是放掉架子;第二是“笑”,就是扬起笑脸;第三是“要”,就是找爱心人士要钱要物。
这慈善“三字经”,看似简单,却是他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准确凝练、形象生动,不仅是老同志投身慈善必须躬行的“处世秘笈”,也是所有慈善人都应铭记的“职业宝典”。
所谓“掉”,就是放下老领导或社会名流的架子,放下曾经拥有的辉煌,忘掉从前身居高位一呼百应的那种感觉。这是因为,但凡是退休之后到慈善部门兼职的老同志,要么曾经是主政一方、德高望重的党政领导,要么是纵横四海、财力雄厚的商界巨子,要么是术业专攻、声名远播的社会贤达…… 现在,却要弯下腰身,“屈尊”向旧日朋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化缘”,如果放不下架子,肯定很难适应。
大半生艰难打拼,好不容易才赢得一片江山、一世英名,说放下就要放下、说忘掉就得忘掉,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有意投身慈善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老同志却必须做到,唯此,才能融入慈善事业中。
所谓“笑”,应是摆正心态之后表现出来的一种工作状态。在慈善部门工作的同志,要用真诚的笑脸面对社会,面对捐赠人、受助人和志愿者,用真情呼唤真情,以善念激发善念。
笑,呈现在脸上是一种表情,内化于心,就是能让人感知的真诚、温暖与亲和感。作为慈善人,绝不能强作笑脸,而是要以发自肺腑的笑,体现出对慈善事业由衷的热爱、对服务对象的强烈认同与尊重,以生发出一见如故的亲和力与一倡百和的感召力,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帮助捐赠人和志愿者实现慈善梦想和人生价值。
所谓“要”,就是去募捐,就是为了服务对象去向爱心人士要钱要物,聚沙成塔、积水成潭。
在我的家乡信阳,老百姓有一句口头语:“为人两大难,吃屎和要钱。”话虽难听,却是话糙理不糙,十分形象地反映了张口求人的难为之感。连老百姓都觉得特别难的事,却要功成名就的老同志去干,用世俗的眼光看简直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因此,相比前面两关,“要”算得上是三关之中最为难过的“心理大关”。
尤其是能经组织批准到慈善部门兼职的老同志,都是深受信任的,在位时不知严词喝退了多少“朝贡”之人,功成身退之后,本可以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却能如此放下身段做事,拿出真诚对人,东奔西走募捐,说到底,不过就是想再为社会做些贡献。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在省慈善总会工作这几年,我见证过会长们自掏腰包请企业家吃饭“联络感情”的情形,见证过他们和社会最底层群众零距离接触时的真挚,见证过邓永俭会长手术不久就带着引流袋到企业劝募的场景……
善哉,我为这样的慈善“三字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