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兜住兜牢特殊教育底线

时间:2019-05-20 来源:中国社会报

丁 洁  王 宾

自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成立特殊教育学校6年来,学校始终秉承“生态教育,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理念,围绕特殊儿童身心康复、道德培养、功能补偿、潜能开发、社会适应五大方面,医教结合,着力培育出科学文化、艺术体育、职业技能、个训康复四大类精品课堂,以大爱之心实现每个特殊孩子的上学梦想。

聚心聚力,大力发展培智方向兜底性教育

学校类型为九年一贯制,办学规模为2轨18班。同时,办学幅度向两端延伸,开设有三年职业劳动部和学前教育部。目前,学校共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298名;持证教师63名、康复师30名、持证护理员130名、专职营养师6名,全方位实施“医教结合”“保教一体化”系统服务。

6年来,儿福院以特教学校为依托,综合利用各类项目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出以特教学校、学校附属学前班、三年职业劳动教育为主干,以婴幼儿、新希望、百合花等各部门婴幼儿抚育项目为根系,以两个寄养基地康教项目和院内体育、教育合作项目为枝叶,覆盖全院0-18岁、各残疾种类、残障程度的儿童的全程化生涯教育体系。同时将教育范围辐射至周边社区,积极接收6名社区困境儿童在校就学,并同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助康复培训等,赢得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在教育内容设置上,除语文、数学、自然常识、体育、美工等常规课程外,同时开设了国内先进的舞蹈律动、感统、多感官、声波音乐治疗等个训康复课程;瞄准残疾儿童最终融入社会的目标,注重将教育生活化,寓教于日常,学校专门设有家政操作室、缝纫编制间、陶艺制作间、园艺职康室、开心农场种植(养殖)、儿童洗车间、手工坊、电脑软硬件维护等实训室,还有超市、服装店、中西餐厅、银行、邮局等真实生活体验区,并将儿童亲手创造的产品(编织品、陶艺品、手工艺品、绿色蔬菜等)定期“展销”。广泛利用周边资源,如黄河泥塑、修鞋店、洗车店、打印店等,定期联系派遣大龄儿童实际岗位操作锻炼、半工半读等,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中、重度残疾儿童真正享受成长及劳动快乐,提高生命质量。

亦精亦准,因“特”施教

因材施教。对院内不同智力水平孩子综合评估,精细化分班,对应施教。结合智力的概念及院内孩子智力测量情况,智力低下分出重度、中度、轻度,评估自闭症、行为障碍和肢体残疾等多重残疾的情况,根据智力、年龄、身体肢残程度等综合水平,结合教师的课堂承受力,分成由低到高不同的年级。

因龄施教。参照国家培智教育大纲,部分参照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进行教学,而每一个年龄段又细分为小中大班或低高年级。在具体教学中,区分学前、学龄、职业技能等阶段,在不同阶段参照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学前阶段教学中,融合蒙氏、华德福、奥尔夫等多个理念,取其精华,结合本院实际,糅合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学龄阶段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技能的掌握结合更加紧密,目的性更明确。以认知、数学、生活常识等培智教育为主,增加了特长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发现孩子兴趣,挖掘为特长来培养;职业技能教育针对14岁以上大龄学生,以文化学习为辅,以生活自理、劳动技能为主,为未来有能力走向社会及减少照料依赖,而进行的初级的自理、劳动技能教育。                    

按需施教。在儿福院,还有三个较为特殊的教育项目,特需项目、运动项目与盲童项目,项目的设置是根据孩子的身体特殊性来制定。

特需项目针对肢体残疾和智力残疾双重严重的孩子,课程设置主要以生活自理、生活和运动康复、简单认知为主,教学目的除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更要激发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运动项目的孩子主要是大龄、四肢健全、重度智力低下的。主要以身体各部分运动锻炼为教学内容,课堂由教师主导,培养听从指令。

盲童项目针对低视力或全盲的孩子,造成盲的原因有很多,而且绝大部分合并自闭症、脑瘫、智力低下等。主要以练习定向行走、认识自己、生活自理、生活常规建立、学习盲文为主,目标是让盲童掌握生活技能,甚至能够正常地听、说、写。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