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安好”如初
——河南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70年助残服务实践

时间:2019-05-31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孙彦川

在河南,约30万残疾人重新站了起来、走了起来、跑了起来、干起了事业,这得益于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70年来的优质服务。他们中有遂行任务致残的军人、工伤致残的务工者、交通事故中的伤残者,也有孤残儿童。70年来,康复辅具中心为近万名贫困残疾人提供了免费服务。2014年以来,他们累计免费为全省福利院1200多个孤残儿童配置更换了辅具。

每一具(对)个性化定制的假肢,都是残疾人康复和回归社会的跳板。为了方便服务对象,70年来,康复辅具中心的几代员工一次次行走在中原大地取型,一刀一剪地精工细作,帮助这些残疾人“长出”了新的肢体。

志做“领头雁” 持续强本领

从1949年成立的荣军接肢组,到1960年的假肢工厂、1995年的假肢中心,再到今天的省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几代员工始终把服务好最可爱的人和最困难的残疾人作为光荣使命,着力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高端培训、科研攻关,提升技术水平。

赵子营、缑文喜等战斗英雄,红旗渠特等劳模李改云等先进模范,在康复辅具中心一次次的精细服务下,都能正常地工作、行走。70年来,康复辅具中心累计为革命伤残军人提供康复服务30余万人次。

康复辅具中心还经常组织技术人员到市县开展巡回服务,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伍、居住在农村的部分残疾军人和省荣军休养院集中供养的重残休养员免费配置假肢、义眼、病理鞋、助听器等康复辅助器具,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寒来暑往,刮风下雨,技术人员从未停下服务伤残军人的脚步。

在为伤残军人服务的同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范围。15岁的宋娇娇是河南省太康县马头镇的学生,患先天性膝下畸形。她学走路就是用厚袜子包裹着残肢在地上挪动,常被磨得鲜血直流。因身残志坚、成绩优异,她荣获“河南省美德少年”称号。康复辅具中心获悉情况后,决定对娇娇进行帮扶。但娇娇的左腿骨性长度比右腿长了近20毫米,行走时左右摆动较大,导致脊柱有明显侧弯,双膝关节以下残肢屈曲挛缩且活动受限。医疗团队反复研究,多次制作模型,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假肢装配方案,解决了娇娇双腿高差过大的难题。2015年1月6日穿戴上假肢之后,宋娇娇由原来的不足1米“长高”到1.2米。2018年12月6日,康复辅具中心再次为她免费调换了更加适配的接受腔,并装上可自由活动的五轴气压膝关节,娇娇身高又从1.2米“长高”到将近1.6米,并能独立上下楼梯。

硬件上,康复辅具中心拥有各类专业设备百余套,资产总额近1亿元。从纯手工到拥有RODIN4D数控加工机器人等尖端设备,使矫形器制作实现了快、准、舒、省。碳纤维部件、仿生智能应用等高科技,康复辅具中心应有尽有。(下转2版)(上接1版)

即便做公益,也要创一流

“像你这个铝制的假腿应该已经穿了三四十年了吧。”今年5月22日,带队到虞城县为免费安装假肢的贫困残疾人取型的副主任孟雁舟边给患者老王做检查边说。

“已经穿了40年啦。”老王大声说,他家里缺劳力,虽然身体残疾,还得犁地、耙地。

“这次给他换假肢,会用更先进的材料,功能上要给他补偿得更多一些。以前假肢靠捆绑固定、悬吊,将来靠胫管,更加漂亮。虞城县是平原地区,给他配置一个储能脚板,走路更省力。”孟雁舟向记者介绍。

记者还发现,当天前去取型的21岁姑娘柳妙(化名),因为家贫,十几年没装过假肢,残端肌肉严重萎缩,令人心痛。更不幸的是有的残疾人因装不起假肢只能常年卧床,拖累了其他家庭成员。

绝不能让贫困家庭受残疾人的拖累!康复辅具中心利用省民政厅的福彩公益金项目,近年来为上万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若没空闲房间可用,他们就在室外作业。

对于患者残肢是否出现屈曲、肌肉萎缩程度如何、脊柱是否变形,上肢力量大小、平衡能力强弱等,康复辅具中心在取型和制作假肢时都会仔细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患者的每个问题,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回答。

还是5月22日,在另一个取型工位上,黑培勇医生迎难而上,给一名膝盖下面还有十厘米左右残肢的患者设计了一款不过膝的假肢。“虽然患者并没有这个要求,但接受腔做到膝盖下面,他将来走路要灵活得多。”黑培勇说。

正是靠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多年来,康复辅具中心始终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今年5月22日,由他们主笔起草的《假肢装配前康复训练规程》在北京成功通过评审,此前他们独立起草的《矫形器配置服务规范》等2项省级行业标准,已发布实施。同时,还先后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2010年,入选全国第一批民政特有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基地。2013年,康复辅具中心获评“全国5A级优秀鉴定站”。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八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上,康复辅具中心选派的李锐、曹二巍、周树乾三名职工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身心两手抓 屡屡创奇迹

残疾人遭遇的人生变故,往往造成他们缺乏信心、自我封闭、脾气火爆,甚至内心崩溃、重度抑郁。2012年8月,康复辅具中心在全国民政系统同业机构中率先成立了专业社工机构——河南省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促进残疾人“身”和“心”的同步康复。

同年7月9日,在河北昌黎火车站为救一名卧轨者自己双腿却被轧断的“最美铁警”李博亚,12月24日被护送回郑州。25日,康复辅具中心就组织专家医师为其做了会诊。情况很糟——博亚已经截肢的左下肢膝关节功能受限,断肢接肢的脚趾及脚面神经功能未能恢复。

不能让英雄年纪轻轻就寸步难行!

专家组针对博亚的具体情况,制订了包括残肢护理、物理治疗、功能训练、心理疏导在内的一整套装配假肢前康复训练方案。社工不但悉心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还介绍吉他老师教他学弹奏、唱歌,舒缓心理压力。

经过2个多月紧张的康复训练,博亚终于可以装配正式假肢。专家团队在他左腿的假肢里面配置了柔软的硅胶套,解决了残肢悬吊、容易磨伤残端等问题;采用先进的碳纤储能脚,使行走更轻便更省力;为其右腿定制了矫形病理鞋,辅助其负重行走。此后,康复辅具中心每年都会定期回访,调整假肢适配,力求发挥辅具最大功能。后来,博亚不但可以站起来行走,还参加了迷你马拉松比赛,2016年又登上了嵩山之巅。

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一次次派出社工人员到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三区”县开展工作,为农村的残障人员、“三留守”人员和受灾群众等提供个性化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帮助贫困个人及家庭脱离困境。

承担20余家大型工矿企业的职工工伤辅助器具配置任务,每年多次承担全国性假肢矫形器技术培训任务,300多公里之外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自主研发的髋离断关节、膝离断关节等零部件出口到德国、埃及和乌克兰等国…… 70年来,康复辅具中心勇立潮头,推陈出新,一项项新业绩、新突破,不胜枚举。站在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乘着国家更加重视发展康复辅具产业的东风,河南省康复辅具中心在聚焦残疾人需求、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将做出怎样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