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类家庭”给孤残儿童温馨的家

时间:2019-07-12 来源:河南日报

   “简单来说,‘类家庭’就是向社会公开招募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爱心夫妻,和院内的孤残儿童组成家庭,‘家长’负责照顾孤残儿童的学习、康复训练等,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记者卢松

    “孩子们快坐好,要开饭喽!”7月10日中午11点半,马延珍把文荷、文凤两姐妹从特教班接回家后,招呼着家里的5个孩子排队洗手准备吃饭。

    餐桌上摆着四盘菜,有炒肉、有蔬菜、有鸡蛋,5个孩子吃得津津有味。马延珍边给孩子夹菜边开玩笑说:“文荷、文凤长得胖嘟嘟,院里老师都叫她们‘熊大熊二’。”

    对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来说,他们最渴望的礼物不是玩具,也不是漂亮衣服,而是一个温暖的家。从2009年开始,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在院内设置了一个寄养儿童居住社区,探索“类家庭”养育模式。

    “简单来说,‘类家庭’就是向社会公开招募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爱心夫妻,和院内的孤残儿童组成家庭,‘家长’负责照顾孤残儿童的学习、康复训练等,帮助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养护科社工王美美说。

    今年47岁的马延珍,是来自东北的爱心妈妈。夫妻俩组成的“类家庭”住着一套三室两卫一厅一厨的房子,共有一男四女5个孩子,最大的是一名7岁的脑瘫患儿,最小的文凤才4岁,是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

    像正常家庭生活一样,马延珍每天给5个孩子做三顿饭,送孩子们到儿童福利院特教班上课,中午和傍晚接孩子们回“家”,晚上一起看电视。“周末还会带着孩子们到超市购物,参加手工义卖等活动。”马延珍坦言,带这些特殊的孩子,比以前带自己的儿子还要精细、还要费心,“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可让人自豪和感动。”

    王美美介绍,目前在“类家庭”生活的孩子,以唐氏综合征、脑瘫、癫痫等智力低下儿童居多。“类家庭”生活帮助这些孩子建立亲情关系,情感世界更完整,身心更健康。“文凤进步很快,以前基本不会走,现在走路的平衡性越来越好,有时看动画片,还跟着模仿一些舞蹈动作。”

    “院里给我们免费提供住房、水电,并给每个孩子发放生活费,我每月还能领取2000多元的工资,丈夫每天外出工作,晚上回家带孩子。”马延珍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做了6年的爱心父母,共带过院内30个孩子,其中有11个孩子已被正常家庭领养。

    目前,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内,像马延珍这样的“类家庭”有32户,共寄养220个孩子。

    “家庭是儿童最大的福利,再好的机构养育也替代不了家庭的温暖。”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燕介绍,除了“类家庭”,儿童福利院还有200多名孩子寄养在院外的普通家庭中,“让孩子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是最好的归宿。”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