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家人般的呵护,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幸福

时间:2019-08-19 来源:中国社会报

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姚 方  董 诚

河南省栾川县打造全域旅游县,不仅使两万名贫困群众直接受益,更惠及全县民生。最近,栾川县办的一件民生大实事就是给各乡镇的敬老院配备了齐全的消防、监控、护理床等设备,人员配备也更充足了。随着软硬件的改善,当地敬老院是不是把老人照顾得更好了呢?近日,记者特地赴栾川县一探究竟。

敬老院工作人员变得像家人一样

在敬老院里,能安安静静地生活的就是好院民。但要把经常惹是非、闹情绪的院民安抚好,还真是不容易——有的人吃饭不排队,有的跟院民拌嘴打架,有的拒绝理发、换衣服,还有的院民看到其他院民吃药都想攀比。

老人不消停,而且敬老院的工作收入低、脏又累,何以留住工作人员长年累月地好好干?

陶湾镇敬老院经常给工作人员开恳谈会,工作人员变得像家人一样,互相理解,互相帮忙。同时努力美化敬老院环境,让大家工作得舒心。此外,还吸收素质较高的院民担任伙委会成员或院民小组长,参与敬老院的管理与服务,使这些院民老有所为,也减轻护理员的负担。

在庙子镇敬老院,院民有心里话喜欢跟年轻的护理员王淑君念叨,老人们讲起来总是没完没了,王淑君很珍视这份信任,成了众多老人的知音。

白花花的馒头,整洁的环境,笑容可掬的护理员……记者走访了四家敬老院,家家都呈现出温馨的画面。在陶湾镇敬老院,有位老人见我们去了,拿着米饼热情地要让我们尝尝。

陶湾镇敬老院的伙委会共有8个人,3名工作人员,5名院民。种什么、吃什么,由伙委会说了算。敬老院给老人做的饭比较烂糊,但院长、工作人员坚持与老人吃一锅饭,不单独开伙。“护理员流失得不多。平时即便他们离家近,回家住的也是极少数。”院长马明建说。

合峪镇敬老院也是大家同吃一锅饭,普通家庭能享受的,院民都能享受到。除了做好荤素搭配,敬老院还为每名院民购买了面包、蛋糕等副食品作为加餐。夏天敬老院为院民配发白糖、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仁丹,用于防暑。

    各敬老院还经常邀请理发的志愿队去给老人理发、邀请学校学生和民间艺术团为老人演出,给敬老院增添了很多欢声笑语。老人们有了尊严、乐趣,闹矛盾的少了,耍混的也少了。

护理员用心领悟聋哑人的比比划划,感知他们的苦与乐

栾川县有几个敬老院里聋哑人尤其多,像合峪镇敬老院就有20多名聋哑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有的家庭疼爱残疾人,有的则视之为累赘。从身份证上王哑巴、牛哑巴、王二蛋(女)、马大坷垃等名字上,可见一斑。这些在原生家庭中曾受忽视的老人,住进敬老院后,过得又怎么样呢?

    哑巴院民没学过手语,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比划,一开始沟通不畅,哑巴院民心急,护理员也心急。敬老院就专门挑选性格平和、伺候过老人的护理员负责照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护理员通过用心领悟和经验积累,逐渐就能理解聋哑人的比划了。有一次,庙子镇敬老院有位老人生病了,护理员每天都去照顾老人吃药。过了几天,护理员再拿药过去时,老人用手捏成一个窝窝头的形状,向上举一下,又向下举了一下。刚开始护理员不明白,反复几次后,护理员猜到老人是想说“我好了,坚决不吃药了”,就不再勉强。老人就开心地笑了,还竖起大拇指夸赞她。

还有一次,在陶湾镇敬老院,院民王哑巴倚在马明建的车上拍了拍头,又拍了拍胳膊,马明建琢磨了一下,明白王哑巴是说生病了,想去挂水。他把王哑巴拉到了卫生院。医生做了下检查,一切正常。马明建跟王哑巴一比划,王哑巴就服服帖帖地跟着他回去了。

“敬老院不允许工作人员对老人起高腔(大声说话),因此个别脾气古怪的院民有时就欺负工作人员。”马明建说,甚至还有院民觉得,如果没有他们,护理员也挣不上这份工资,所以对护理员挑剔、苛刻。马明建不动声色地安排这些老人去看护理员在伺候失能老人的过程中如何任劳任怨。渐渐地,这些难管的老人体悟到了护理员的不容易,懂得了要与院民和工作人员互相尊重,互相珍惜。

喷淋头和“高速球”下,敬老院运行有条不紊

栾川县的敬老院中,有一些智力障碍院民,他们不知道利害,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些院民们住在举目无亲的敬老院,安全有没有保障呢?

崭新的泵房、坚固的水井、粗粗的管道,在陶湾镇、庙子镇与赤土店镇的敬老院,记者看到消防设施全都焕然一新。炊具全换成了用电或燃气的,床也已经全部换成了护理床。

近年来,栾川县15个乡镇敬老院全都动工修建了标准化的消防设施,有的已经完工,有的在建。仅此一项,总投资约2000万元。

县民政局还为各敬老院安装了347个能转动能通话的高速球型高清摄像头、15套视频会议设备,总控室设在民政局,各敬老院卫生搞得怎么样,院民有没有抽烟的、吵架的,厨房里做的什么饭,通过民政局内的监控画面,分分钟就能看个究竟。除了远程监控,县民政局平时和节假日经常到各敬老院抽查值班情况。

其实,跟老人朝夕相处的敬老院干部职工不但把院民当一家人,也把福利院的工作当事业。陶湾镇敬老院把一名情商高的护理员安排在门卫室,以拉近院民与其亲属的关系。

合峪镇敬老院有三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敬老院有两位女院民和一对夫妻,每天晚上值守的工作人员都要多次到老人门前“打卡”,以确保他们的安全。其二是院长薛会武在敬老院不敢看电视,因为他觉得打开电视就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其三是薛会武住在家里总是不放心,一定要在敬老院才能睡踏实,逢年过节也如此。“有我在,敬老院就多一双眼睛,多个耳朵,安全就更有保障了。”薛会武说。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