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小山村甩掉了穷帽子

时间:2019-10-12 来源:中国社会报

赵萍  王欢

家住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刘下沟村的76岁老人高庆莲,最近执着于一件事——入党。每当见到驻村第一书记王显光,他总要咨询入党的事情,言谈中不离三句话:“感谢共产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党员干部。”

要不是咱的干部好

我现在还住在漏雨的房子里

“对现在的生活还满意吗?”前不久,笔者探访位于河南王屋山区的刘下沟村,看到2017年稳定脱贫的刘下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庆莲老人和王显光聊得不亦乐乎,便走上去询问。

“咋能不满意,党的政策好,干部办实事!要不是咱的干部好,我现在还住在漏雨的房子里呢!”高庆莲说。他家2017年进行了危房改造,当时计划以后在房子上再盖一层,所以没有做防水。此后,增加楼层的计划一直搁浅,每逢下雨,房屋漏水就成了大问题。“王书记了解我的情况后,积极帮我想办法。”高庆莲说,如今,房屋漏水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

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后,高庆莲萌生了入党的想法。现如今,他在村里当起了志愿者,主动清理干道旁边的杂草。

刘下沟村是河南省济源市民政局结对帮扶的贫困村,辖4个自然村9个居民组,257户,1101人,2014年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去年5月份,济源市民政局派王显光到刘下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的第一晚,他彻夜难眠。“老百姓最盼望的是什么?如何让全村尽快脱贫?如何打通产业致富路?”整个晚上,这些问题不断地在他脑子里萦绕。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为了让村民熟悉自己,他制作了第一书记便民服务卡,将联系方式和承诺印到上面,发放给每户村民。

有党和政府的关心

我琢磨着要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但凡是老百姓的事,王书记都操心。”去年脱贫的高花娟如今再逢喜事,丧偶三年的她再结连理,迎来了感情生活的春天。

“我家3口人,儿子女儿在城里上学。为了我的生活,王书记可没少操心。”高花娟说,前夫去世前,夫妻俩开了一个小餐馆,日子还过得去。前夫因病去世后,她便断了经济来源。

“了解我的情况后,王书记认真研究了扶贫政策,让我享受了扶贫政策保障,还帮我申请了公益岗。”高花娟说,了解到她有创业打算时,王显光又积极帮她申请就业培训。现如今,高花娟的儿女享受到了教育扶贫政策,她平时在城里摆个凉菜摊,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有党和政府的关心,现在啥都顺利了,我琢磨着要让生活更上一层楼呢。”高花娟说。

最近,刘下沟村民聚在一起聊天,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尽快脱贫致富。“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不仅要巩固,更要致富!”王显光说。立足于当地优势,他开始在集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和村干部研究成立了济源市银秋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市种子协会的会员企业签订了委托蔬菜制种协议,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目前已带动群众发展蔬菜制种200多亩,还通过合作社流转贫困群众土地,发动群众种植中药材。此外,依靠结对帮扶企业济源中裕燃气有限公司的支持,计划承包帮扶企业供气工程基建项目,通过劳务输出,实现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脱贫后的人们

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在助力村民脱贫的同时,王显光也将党建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他带领村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行干部包片党员联户制度,设立了产业发展、思想宣传、市区务工3个党小组,开展党员亮身份见行动活动,除行动不便的党员和流动党员外,其余党员都能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入户宣传扶贫政策,为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王显光还争取到帮扶企业的支持资金,高标准打造了集党员活动室、先锋课堂和道德讲堂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阵地,为村里党员和群众提供了一个开展活动、学习培训的好场所。

此外,王显光还将完善刘下沟村基础设施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突破口,协调完成了复修村主干道、硬化田间道路、整村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和老区村饮水安全项目,彻底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出行问题;建成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农家书屋、“乐龄之家”“儿童之家”和健身小广场,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8年,刘下沟村这个豫西北小山村一举甩掉了穷帽子,脱贫出列。今天的刘下沟村,一条条通畅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村容户貌,瓜果飘香的田间地头,绘就了一幅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动人画卷。脱贫后的人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