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3+2”供养方式提升老人幸福指数

时间:2019-12-13 来源:中国社会报

郭振威

“来这里之前,我常年吃药,每天还要自己做饭,生活质量很差。到了这里吃得好、住得好,身体也好了起来。”12月9日,走进河南省滑县社会福利中心老年公寓,已入住一段时间的常爱香老人激动地对笔者说道。

这样的反差是因何缘故?

为彻底解决特困人员住房差、环境差、照料护理不到位等难题,滑县民政局加强乡镇敬老院提升改造,与医疗机构合作,采取试吃试住义诊等方式,做到失能、半失能等特困人员自愿入住、集中供养;今年以来又不断优化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方式,探索推进亲情赡养、邻里助养、居家助养和敬老院集中供养、医疗机构集中托养的“3+2”供养方式,提升特困人员特别是特困老人的幸福指数。

该县先后出台了优化提升农村特困人员亲情赡养实施方案(试行)等5个方案,为全面做好特困人员供养提供政策依据。同时,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对亲情赡养、邻里助养和居家助养及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等工作进行清单式安排,印发《滑县特困人员自理能力、供养模式排查汇总表》《特困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便于乡镇全面排查相关情况,合理确定供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指导各乡镇因人因户分类施策,通过召开“亲情赡养接老人回家”动员大会等方式,对自愿在家生活的特困人员,选择有孝心(爱心)、有能力、有意向(条件)的特困人员近亲属(邻里)作为赡养人(助养人),开展亲情赡养、邻里助养;对身体健康、住房安全、户容户貌整洁、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且愿意独自居住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其开展居家助养。“虽然张基堂不是我的父母,但从亲情上说,赡养他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要接他到我家安度晚年。”在四间房镇特困人员“亲情赡养接老人回家”活动上,赡养人代表张士伟发自肺腑的话语得到了现场人员的阵阵掌声。

为推进特困人员“3+2”供养模式,滑县将具体的工作任务、工作标准、完成时限等内容,以脱贫攻坚指挥部战令的形式下达至分管县级领导、14个专业指挥部、各乡镇(街道)分指挥部、有关县政府组织部门,量化任务目标,实行“一令四交办”。

从今年7月开始,该县将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统一为每人每年5018元,且不再区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8112元,半失能、失能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到100元和200元。同时,强化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和服务设施建设,把敬老院、集中托养点工作人员工资、运转经费(敬老院每人每月130元、托养点每人每年4500元)、院民零花钱(每人每月发放100元)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保证供养和托养机构正常运转。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特困人员6979人,已有6904人签订供养协议,占比98.9%。其中,亲情赡养2285人,占32.7%;居家助养3838人,占55%;敬老院集中供养6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8人),占8.9%;邻里助养63人,占0.9%;医疗机构集中托养9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人),占1.36%。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