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一线抒写民政大爱
——信阳市民政局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信阳市民政局快速反应,正确决策,用战斗的姿态、战斗的精神与疫情赛跑,实现了全市1742所民政服务机构分类施策,截至3月7日,近7000名住院(站)老人、儿童、流浪乞讨人员无一感染,3446个社区((村)、51826个村民组、33046个自然村井然有序,民政系统无一人感染,最大限度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服务机构一个不落下
信阳市现有各类民政服务机构1742所,其中养老服务机构940所,儿童福利机构244所,直接服务老人6510人,各类孤残儿童208人,且均是聚集性生活,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市民政局第一时间制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试行)》,建立了快速反应部队,做好防控、监测和报告工作,并迅速升级了2.0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和3.0版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示意图,坚持挂图作战。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市民政局经过迅速研判,第一时间将养老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进行了封院管理,做到了防控全覆盖、无缝隙、零死角。
信阳市交通四通八达,中心城区距武汉不足200公里,流浪乞讨救助的形势十分严竣。为守好河南“南大门”,市民政局报请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信阳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局领导迅速深入一线,靠前指挥,要求凡是进入信阳境内的流浪乞讨人员应收尽收,应留尽留,应救尽救。推动中心城区三个救助站联动,首问负责,首站必接,违规必究。为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前沿防线,成立党员突击队,一线岗位全部换成党员,他们吃住在救助站、工作在救助站、战斗在救助站,连续作战一个月不下火线,确保了救助对象的生命安全。
信阳市共有殡葬服务机构24家。疫情发生后,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报请市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印发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致死人员遗体处理的意见》,局领导多次深入殡仪馆、公墓进行现场调研、现场督导,协调落实疫情防控物资,筑牢殡仪服务处置工作防线。
春节期间,婚姻登记场所、福利彩票销售发行场所都是人员容易集中的地方。市民政局突出抓好重点区域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取消“2020.02.02”、“2020.02.20”特殊日期的婚姻登记预约,推迟婚姻登记上班时间,对福利彩票销售进行休市,并提前发布信息,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城乡社区一个不掉队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后,社区成为继医院之后的第二战场。市民政局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向全市城乡社区村(居)民发布倡议书,号召其强化正确认识,群防群控,做好防护隔离和诊治;第一时间向城乡社区工作者发布倡议书,要求其做社区防控工作要求的坚决执行者、城乡居民共抗疫情的积极引领者、城乡居民健康安全的有力守护者、社区正能量的知情传播者;第一时间向社区社会组织发布倡议书,倡导他们履行社会责任开展联防联控,增强行业自律,依法有序开展慈善募捐和志愿服务。
“三社联动”是开展联防联控的有效手段。市民政局在信阳民政公众平台中开辟专栏,总结推广全市各地“三社联动战疫情”典型做法,推动各地利用“三社联动”机制打好这场人民战争。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曾经是一个贫穷落后、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小山村。自2015年市民政局帮扶戴畈村以来,着力探索戴畈村“善治”模式,突出“三留守”为主要功能的社区建设,引进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队,小山村逐渐成了当地乃至全省推广的村级社会治理的“标本”。“善治”凝聚了民心,让小山村焕发了共抗疫情的激情。不到两天时间,全村共接收村民捐款35000多元,村干部日夜守护村头卡点,留守妇女活跃在每家每户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送来关爱和温暖,“三社联动”机制在干群一心共抗疫情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面对疫情,市民政局着力构建社区“线上+线下”立体防控体系,在引导社区利用传统手段推进联防联控、落实封闭式管理的同时,倡导各社区使用建设银行、中原银行推出的“社区疫情防控系统”,用科技手段推进社区联防联控便利化,做好疫情期间社区人员管理、个人信息填报、疫情统计、复工申请、家政服务、生活用品代购、在线教育等工作。
——困难群众一个不能忘
信阳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10.6万人,留守儿童65119人,困境儿童15473人,直接服务的城乡低保对象31.21万人,城乡特困人员3.95万人。为防止疫情期间救助真空,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期间有关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困难群众防控防疫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并通过工作群、电话、视频会议等方式,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中的社会救助工作。
全面开展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排查摸底, 做到“村(居)不漏户、户不漏人”,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多种方式,了解困难群众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同时,重点关注疫情感染人员生活困难情况,精准掌握因疫情影响导致生活困难人员状况,简化申请审核审批程序,确保“应保尽保,及时兜保”。
全面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提前预拨困难群众救助资金7.7亿多元,并积极与财政部门对接,疫情发生以来,已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1.49亿元,惠及低保对象31.21万人,其中新纳入对象3203人;发放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资金0.52亿元,惠及特困人员3.95万人,其中新纳入对象180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32.74万元,救助困难群众6455人次,其中新冠肺炎确诊对象20人次(含非低保特困对象12人次)、受疫情影响生活陷入困境对象1887人次、外来滞留人员18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109.5万元,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不因物价上涨影响群众基本生活,惠及困难群众54.9万余人次。疫情期间,全市共及时救助困难群众35.8万人。
——防控物资一个不能少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信阳市防控物资暂时出现了短缺,信阳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批准了红十字会公开募捐资格,并通过市慈善总会发起了“防控疫情、共克时艰“为主题的慈善募捐倡议书,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募捐活动。截至3月6日,全市慈善系统累计接收捐赠资金1346.849349万元,各类物资折价1424.02908万元,累计支出资金1171.429018万元,支出物资折价1424.02908万元。
信阳市中心城区现有各类福利机构90多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63家,且大部分基础条件差,疫情防控物资短缺。市民政局专门成立了物资保障组,建立快速筹集调拨机制,通过内引外联、多方协调,先后筹集一次性防护口罩3.95万个,防护服255套,消毒液、酒精等消杀用品9578公斤,快速将筹集调拨的物资及时送达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
物资有了保障,市民政局切实加强物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对上级调拨和社会捐赠的款物,做到手续完备,专款专用,专人负责,账款相符,全面推广捐赠款物接收和拨付使用情况网上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到刀刃上。
只待惊蛰起,迎来春茶香。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信阳市民政局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动员部署,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打好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信阳市民政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