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智慧养老服务 老人给打几分
智能腕表实时定位、“空中医院”远程诊疗、智能床垫离床感应……智能时代,这些智能服务正逐渐走进社区,成为老年人的“伙伴”。
近日,河南公布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名单,郑州位列其中。目前,郑州开展智慧养老服务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河南商报记者对此进行探访。
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郑州市成建设试点
近日,河南商报记者从河南省民政厅了解到,郑州市、长垣市等12地,被确定为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
这些地方将分别从智慧养老大数据应用、智能物联网产品研发、居家智能照护服务、为老便民服务等多个维度开展试点,示范带动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
今年开始,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将利用3年时间,分批支持试点地区探索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和智能养老技术应用。省财政厅将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给予奖补资金支持,首批试点为期1年,按照平均每个试点不超过300万元的标准,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安排奖补金额。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精准对接居家和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探索建设“智慧养老院”,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平台和共享系统,开展养老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应用。
智慧养老目前在郑州开展情况如何?
其实,早在入选试点之前,郑州已经开展相关探索,目前开展情况如何?有何亮点?河南商报记者对此进行探访。
郑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王中华介绍,目前,郑州市已建成各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11个,入网39万多人,“下一步,我市将以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全市养老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更多老人提供‘点菜式’服务。”
二七区
互联网+智慧养老,对上门服务人员远程“监工”
去年年底,二七区通过公开招标完成了区级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的建设。
7月2日,在郑州市二七区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通过“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大屏幕,对居家服务人员进行动态监测。
“服务人员杨秀香结束对宋培华老人的居家上门服务”,大屏幕上,“居家服务动态”板块,实时显示着服务人员的工作地点及时间。
二七区民政局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景东阳介绍,该平台覆盖了二七区61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老人有服务需求时,可以先通过社区登记,登记信息汇总到平台之后,再根据情况进行派单,“在服务人员的手机上,安装着相关应用,有定位和服务计时功能。”
助浴、助餐、助急、助行……截至目前,居家上门服务达934人次,服务对象为二七区民政局划定的七类困难老人,由政府购买服务,每小时30元。
除了上门服务,该平台与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对接,在餐厅、厨房、大门口、安全通道等位置安装有多个摄像头,后台可实时查看相关情况。
景东阳介绍,他们还为辖区内的失智、易走失老人免费发放黄手环,能够通过黄手环上的二维码快速识别老人的住址和紧急联系人电话,帮助老人及时联系家属,安全送老人回家。
金水区
智能床垫离床感应、智能可升降便池、远程诊疗……
推开房门,便有温柔的女声向你问好;通过房间里的语音AI终端,你可以下达指令,房间内的家具都会“有求必应”;床上的智能床垫,可以检测你是否离床过久,一旦有异常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如此智能化的场景,出现在金水区广电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家庭照护床位体验间。
除了智能语音互动,该房间还有许多适老化设计。便池两侧有扶手,同时有智能按钮,为老人起身助力。
另外,针对有轻度认知障碍的老人,还会配备腕表式手机、智能拐杖、定位功能鞋等智能终端,提供实时定位、历史行动轨迹查询等服务。
除此之外,广电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还专门开辟有体验中心,持续不断研发新的智慧养老产品,根据体验反馈不断完善。
比如“空中医院”远程医疗诊断服务,可以视频连接到医护人员,老人说明症状后,对方进行线上医疗诊断,还能送药上门。据介绍,该系统已与全国300家三甲医院合作。
声音
智慧养老接受度如何?有人“退货”有人点赞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在金水区,从5月份开始,上述家庭照护床位的部分设备已进入辖区100多位老人的家中,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活动。
“我们为老人安装了语音智能终端、智能床垫、摄像头、紧急呼叫四类设备,总价约3000元,全部由政府购买。”广电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主任蒋菁菁说,会有工作人员教老人使用,并负责后续服务。
体验了近两个月,老人感受如何?
7月3日,河南商报记者来到老人家实地探访。家住广电瑞园小区的严老先生,在看过智能床垫的说明书之后,认为自己身体康健,不需要床垫,“我已经把床垫装起来了,你们有时间来拿走吧!”
还有的老人,从心理上有些“害怕”使用这些智能设备,因此有些抵触情绪。
家住安泰新龙小区的陈阿姨今年81岁,使用语音智能终端的时候,由于发音不准,往往无法被准确识别,尝试了几次依然失败后,陈阿姨有些不耐烦:“用不上这个,放我床边还占地儿……”
而在银河小区的赵大爷,对这些设备的接受度很高。
“我喜欢听豫剧,一说《朝阳沟》《打金枝》,那个机器自动就播放了。”赵大爷今年已85岁,每天都会用智能语音终端给大女儿打视频电话,子女也能通过客厅的摄像头向赵大爷喊话,确认他的行踪,“可方便,我可喜欢,感觉已经离不开了。”
蒋菁菁表示,目前,正在对100多位老人进行回访,老人对这些设备的评价参差不齐,“毕竟刚开始试点,会逐渐优化产品,结合老人的实际需求,调整或更换智能设备。”
王中华表示,智慧养老的推进是循序渐进的,会通过不断地沟通和调整,为更多老人提供实用性强的服务。
(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 实习生 曾令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