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政》发表鲍常勇署名文章:织密扎牢兜底脱贫保障网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了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引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凝聚磅礴力量。河南省民政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织密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新挑战,确保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兜底保障全部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硬任务。
一、兜底保障是攻克脱贫攻坚的最后堡垒,认清形势、攻坚克难,强化决胜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
当前,河南省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00人以上的县20个和还没有脱贫的贫困村52个,全省35.3万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中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占比92.3%,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突出的挑战。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越是决战时刻,越要葆有敬畏之心,坚决兑现向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越是胜利在望,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克服松劲麻痹思想;越是困难面前,越要发扬斗争精神,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提振信心、坚定决心,清醒认识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应对困难挑战,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奋力夺取兜底脱贫的全面胜利。
二、统筹兜底脱贫和防止返贫两个关键,凝心聚力、一鼓作气,不折不扣高质量完成兜底保障重点任务
(一)围绕织密筑牢兜底保障网,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一是推动社会救助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精准衔接。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在省定低保最低线的基础上,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提高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通过“提标扩面”的方式,使更多的贫困边缘人口纳入低保范围,有效防止其返贫致贫。二是发挥民政系统兜底保障政策合力。研究制定全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支出型贫困家庭的认定条件,严格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帮扶措施,不断巩固提升兜底保障成果。及时把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中符合低保、特困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加强临时救助和低保政策衔接,对返贫人口和新增贫困人口,可视情先行给予临时救助;一段时间后生活仍然困难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三是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将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密切关注未脱贫和返贫致贫风险高的人口、低收入困难人群、潜在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会同扶贫部门认真指导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根据监测预警情况,结合主动发现机制,有针对性开展摸排核查,逐户逐人掌握兜底保障对象情况。注重数据分析,不断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四是以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精准救助水平。全面加强低保信息系统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核对信息平台;加强与银行等金融部门信息比对,夯实精准救助基础。
(二)围绕特殊群体脱贫,加大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一是聚焦残疾人,实施扶贫助残行动。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推动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助力残疾人精准脱贫。坚持保人、保户相结合,严格落实“单人保”政策,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应保尽保;加大分类施保力度,对获得低保后生活仍有困难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群体,按照规定适当提高救助水平。二是聚焦老年人,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行动。推动养老服务资源聚焦脱贫攻坚。完善农村经济困难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增强特困供养机构兜底功能,加快推进护理型床位的设置和改造,提高收住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的服务能力。三是聚焦困境儿童,实施儿童福利关爱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扎实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确保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费及时足额发放。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工作。四是聚焦乡村振兴,实施基层治理水平提升行动。组织开展优秀村规民约评选活动,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制定工作指导。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培育文明健康的婚俗文化。
(三)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凝聚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合力。一是广泛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着力发挥全省3.2万个社会组织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高帮扶效果。加强与扶贫部门、相关行业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合作,提高扶贫项目对接成功率。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宣传营造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氛围。二是积极引导慈善和志愿服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加强慈善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支持发展互联网慈善,引导慈善和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孤、扶老助残、助学助医等活动。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工作者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大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力度,继续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三区”计划和社会服务机构“牵手计划”,培育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动社会工作在贫困地区社会治理和服务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围绕攻克最后堡垒,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和定点扶贫村的帮扶力度。一是在政策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强化兜底保障措施,加大对重点县特殊贫困群体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扶贫助残等综合社会保障力度。2020年及以后的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向兜底贫困人口较多的重点县和低保财政补助水平高的市县倾斜,鼓励各地加大救助力度,减轻基层财政压力。二是在人员项目上予以倾斜支持。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县区挂职,做好挂职干部选派、考核、轮换等工作。积极落实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干部各项待遇,加强对挂职和选派干部的人文关怀和监督管理。厅领导按计划深入定点扶贫村开展调研慰问,各处室、直属单位针对性开展调研,进行供需对接和精准帮扶。大力推进消费扶贫,继续推动做好产业扶贫。三是在优化行政区域设置上予以倾斜支持。指导支持贫困地区稳妥有序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做好界线管理工作,助力贫困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维护贫困地区和谐稳定。
三、加强党的领导,提质增效、善作善成,为高质量完成兜底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强化政治担当。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推动责任、政策、任务落实。各地民政部门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瞄准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深入民政系统调查研究,立足工作全局,加快完善相关制度,细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凝心聚力,统筹资源,推动兜底保障政策精准落地。
二是强化基层基础。兜底脱贫的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希望在基层。要继续开展民政行业脱贫攻坚培训,深化基层经办工作人员作风能力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升基层民政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能力。要坚持力量下沉,切实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脱贫攻坚,加大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切实为兜底保障脱贫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发挥督查问效利剑震慑作用,强化对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把无劳动能力家庭兜底保障情况、不稳定脱贫户和边缘户的监测帮扶情况等纳入督战范围,对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开展挂牌督战。认真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对照反馈问题,逐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责任人,持之以恒抓好巡视整改工作。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要梳理总结、提炼宣传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展示民政部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的突出成就,用兜底脱贫的具体行动诠释大爱无疆之美和大善无痕之德。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民政领域兜底保障脱贫的政策文件、创新做法、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营造“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浓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