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实施“公约行动” 促进“三治融合”
康 旭
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以建立居民公约为机遇,切实解决居民参与公约制定意愿不强、公约内容千篇一律、公约执行缺乏激励措施、公约运行缺乏保障措施、治理效益难以持续等问题,着力实施“公约行动”,促进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有效衔接,法治、德治、自治“三治”有机融合,弥补了“居民自治弱”的短板,使现有的居民公约切实发挥了治理效力。
分类实施公约行动,夯实居民公约建设根基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居民充分表达诉求,集中民智建立“公约”,分类实施公约行动,实现法治、自治和德治的“三治融合”。
2018年,魏都区选取15个社区开展试点,建立了45项居民公约,组建了300余人的行动团队。2019年以来,魏都区实现了居民公约在全区48个城市社区的全覆盖,共建立公约150余个。其中问题治理类公约72个,主要是解决与居民紧密相关、需要群众共同参与的具体问题。例如,七一社区的“楼道卫士、携手同行”公约行动的内容是,组织业主制订方案,建立微信群,定时打扫卫生,共同维护楼院秩序。服务类公约4个。例如,文峰社区的四点半课堂“向阳花行动”公约的内容是,利用社区闲置房间,组织爱心人士义务照看下午放学早的学生做作业,为学生辅导功课。延中社区以魏都区“四改一增”工作为契机,将改造后的庭院进行了车位规划,组织居民订立充电桩使用公约和停车自管公约。服务类公约38个,主要涉及居民自我服务,包括八一社区的医疗服务公约和文峰社区的教育志愿服务公约等。公益众筹类公约40个,主要是为开展社区服务募集资金,如:河西社区的手工艺品义卖、三八社区的“爱心义剪”、平安社区的“玩具共享”等公约行动,组织居民开展手工艺品制作,筹集公益资金。
魏都区围绕实施“公约行动”,建立了四项推进机制。一是建立规范化、程序化协商机制,在社区党组织的支持引导下,组织居民开展协商对话,研究制定行动公约,以公约管人管事,推动有序高效治理。二是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执行团队,制订行动方案并据此开展行动。三是下发《魏都区公益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建立了公益积分兑换机制,明确了1公益分兑换1元的标准。居民参与公益项目可获得公益积分,在公益集市“消费”。四是培养公益团队领袖,开展公益金众筹行动,确保公约持续平稳运转。
公益组织项目不断涌现,公约治理成效日益显现
2019年11月,魏都区组织举办了首届社区公益项目创投大赛,在全区10个街道办事处48个城市社区150多个项目中筛选出26个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参赛,涵盖小区(庭院)自治、社区共建共享、社区志愿服务、老年人和残疾人帮扶等不同类型,参与群体广泛、形式多样,从多角度回应居民多层次的需求。
在实验区建设期间,涌现出一批专业性强、关注度高、实效性强的优秀项目。文峰街道办事处河西社区的“守护童年 呵护希望”公益创投项目,发挥辖区内专业社团的力量,组建专业社工团队,由志愿者讲师为儿童和家长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北大街道办事处八一社区“‘益’起来分享”项目,充分发掘辖区内现有各类资源,建立社区“能人库”,采用“共享+众筹”模式,将社区“能人”、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与居民的需求精准对接;西大街道办事处魏武社区的“‘艺’家有你,公益我行”项目深入发掘辖区能工巧匠,制作工艺品开展众筹,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南关街道办事处大同社区“集体祝寿共建大爱”项目,依托志愿服务中心,为辖区70岁以上老人集体祝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魏都区以建立“居民公约”为抓手,把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全程植入中心城区庭院(小区)改造工作中。灞陵街道延中小区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汽车乱停问题,通过居民协商订立了“停车公约”,对车位进行了整体规划,并把“停车公约”收缴的车位费和公益众筹的7000元资金用于“四点半课堂”建设,增强了院落的“造血功能”,实现了硬件改造与软件改变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