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社会报】驻村帮扶这三年

时间:2020-10-16 来源:中国社会报


佘婧菁  战世坤

2017年11月,河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副处长张贵山请缨到柘城县岗王镇双庙村开展帮扶工作。三年来,他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大胆探索,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由最初对农民、农业、农村知之甚少,逐渐成为熟悉农村工作,对农村发展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行家里手。

摸实情谋发展

双庙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因病致贫,如何让群众脱贫,如何增加村集体收益,如何让党的基层组织增加凝聚力,是张贵山到任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熟悉村情的过程也是进入角色的过程。通过走家串户访民情,张贵山关注农民所需所求、所思所想,聚焦矛盾点和农民最关心的突出问题,逐渐掌握了各方面实情。关于农业产业如何发展、发展什么,他认真学习研究农村扶贫、乡村振兴各项政策,在书本里查阅资料、去网上查询成功案例、到田间地头向农民请教经验、走出去考察取经找方法,心中终于有了答案。他坚持五天四夜吃住在村里,与村民面对面接触,真实感受到了当今农村生活现状,有了一些感悟和思考。他还设计了村民情况统计表,了解村留守人员和在外务工人员文化水平、特长等情况,为今后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持。

富不富,看支部。张贵山经常对干部说:“群众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看支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在支部建设上,张贵山根据支部成员个人特长,组建了村移风易俗组、矛盾协调组、妇女儿童文体宣传组、产业发展组、乡村规划环境治理组、财务管理监督组,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为提高学习效果,张贵山将“务虚”的学与“务实”的做相结合,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后,趁热打铁组织党员干部清扫路面卫生,营造美丽整洁的村居环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让村民在家门口工厂就业创收,风险小、收益稳定,能顾老,能照看小,是精准扶贫见效快的好途径。考虑到村里的留守妇女多,“巧媳妇”制衣项目成为实现家门口就业的首选。张贵山把此想法给县里主要领导汇报后,县领导担心企业会因双庙村村情特殊而不同意投资,张贵山就通过朋友联系上企业在柘城的高管,约请其到村里实地考察。看到时不时有村民与第一书记打招呼、握手,企业负责人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省里来的处长都在村里住下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巧媳妇”项目终于落户双庙村。

2018年9月,“巧媳妇”车间投入使用,第一批30名留守妇女进车间上班,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6万元。村民朱瑞允在与张贵山聊天时自豪地说:“我家那口子在‘巧媳妇’车间上班,两个月挣得比我一年种3亩地的收入都多。”

“巧媳妇”车间投入使用不久,张贵山在村里走访时,发现在一个狭小胡同里摆放着几个外形像文件柜的铁箱子,走近一看,有几个年轻人在不足100平方米的房间拼装金刚石微粉加工机械。了解得知,这是在西南科技大学读研后回村创业的谭怀东创办的小企业,自动操作系统线路板都是他自己研发的,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谭怀东对张贵山说:“我很想扩大生产,建一个像‘巧媳妇’一样的车间,但苦于没有资金。”为了鼓励他创业,张贵山积极协调资金70多万元,建了村里第二个扶贫车间。该企业可吸纳在村30名男劳动力就业,每人月工资2500元左右,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近4万元的收入。

县政府提出有能力的村要多设立些公益性岗位给贫困户,以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截至目前,双庙村已为贫困户设立50个公益性岗位,其中清洁工15名,治安巡防员18名,护林员、巡河员、护路工、信息员等20名,月工资100元-300元不等。全村公益性岗位每年工资支出20多万元,都来自村光伏发电的收益所得。

在张贵山的努力下,商水渔阳渔业公司的渔网项目、大棚香菇种植项目等也纷纷落地双庙村,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促进乡风文明

驻村以来,有村干部和村民多次向张贵山反映村里红白喜事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光是办酒席一项,就能把一些家庭掏空。

走访了解情况后,张贵山提出统一标准,规范村红白喜事办理。在征求村民意见之后,他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小组长及红白理事会会议,听取大家的建议,并提议从村干部开始执行。2018年6月27日,红白喜事新规定正式生效。张贵山了解到新上任的朱怀龙书记在7月初要为其父亲过“三周年”,决定新标准就先从他家开始执行。在红白喜事宴席统一标准前,酒席大多每桌在260元-600元,现在每桌不超260元。宴请的人数及桌数比以前少了一半以上。原来喜事礼金100元-300元,现在只需50元;白事礼金100元-200元,现在只需30元。新标准的实施,大幅减轻了村民们的红白事经济负担。

驻村三年来,平均不到一个月,张贵山就为双庙村办成一件惠民实事。

新上任的“两委”班子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政治觉悟也在提高。

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维护环境,让村里美起来”在村民心中已形成共识。

婚丧嫁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村民积极响应支持移风易俗工作。

为留守妇女和无业男劳力找到更多就业渠道,实现贫困户整体脱贫。

张贵山为民办的一件件实事,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