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描绘中原民生幸福图景
2020年12月21日,《中国社会报》“回望2020·河南”专版刊登文章《倾情描绘中原民生幸福图景》。全文如下:
2020 年,河南省各级民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驰而不息加强党的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常规工作有序推进,重点工作实现突破,创新工作亮点纷呈,倾情谱写了河南民政为民爱民的绚丽篇章。
抗疫有谋
确保机构服务对象“零感染”
河南省民政厅视疫情为命令,把防控当责任,谋划在先,科学施策,精准防控,实现了全省3500多家民政服务机构内的13.1万名服务对象“零感染”目标。
早部署,加强督促指导。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全省民政系统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一盘棋”格局。强化应急值守,严格落实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健全督导检查机制,组成7个工作组,开展实地督查。
早预防,实行封闭管理。推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坚持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双线作战”,对符合条件的因疫情导致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开通绿色通道,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印发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儿童福利工作的通知、养老机构疫情防控指南等文件,指导民政服务机构做好疫情防控。
早联控,凝聚工作合力。指导城乡社区严防严控,引导慈善力量、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339家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累计接受社会捐赠款物16.64亿元;3800多家社会组织投入35.5万人参与疫情防控;100多家社工机构、5000多名社会工作者参与心理援助服务。
精准有力
织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
河南省各级民政干部聚焦脱贫攻坚,切实履行民政职责,兜住了民生保障底线,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扎实开展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和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兜底保障工作精准、有力。
创新制度“兜稳底”。河南省民政厅强化政策创新,积极推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出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贫困边缘人口社会救助、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等措施,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建立监测预警机制,织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
应保尽保“兜住底”。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河南35.3万未脱贫人口中,通过低保、特困等政策兜底保障了92%。省民政厅积极争取2020年中央和省级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16.5亿元,保障了379万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城市低保标准不低于月人均570元,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年人均4260元,农村低保标准连续5年超过扶贫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发放临时救助金1.8亿元,救助20万人次。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0.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988万人次,有效缓解了疫情和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造成的影响。
重点突破“兜实底”。开展河南省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密切关注未脱贫和返贫致贫风险高的人口、低收入困难人群、潜在救助对象的基本生活,逐户逐人掌握兜底保障对象情况,全省73.4%的脱贫不稳定人口和16.3%的贫困边缘人口纳入民政兜底保障。实施脱贫攻坚挂牌督战,统筹民政政策、资金、项目等,向20个挂牌县(市、区)和52个未出列贫困村倾斜聚焦,全力以赴抓好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公布省、市、县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对28.5万低保经办人员及近亲属进行登记备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督查比对“兜准底”。在“准”字上下功夫,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核查机制,为精准兜底提供科学数据支撑。2020年以来,全省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4.5万人,动态管理退出15万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关爱有情
心系特困彰显民政担当
夯实儿童福利保障。省民政厅持续巩固孤儿保障工作,简化优化新增孤儿认定流程,为孤儿享受保障政策提供便利。建立月报制度,加强督促指导,确保1.8万名孤儿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为1541名在校生延续发放基本生活费。全面落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指导各地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和排查摸底,及时将已认定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录入信息系统,截至11月底认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7万名。持续规范“明天计划”和“孤儿助学”项目管理,1729名在校生得到每人每年1万元的资助,1084名孤残儿童接受了“明天计划”救治康复。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对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及时发现统计报告。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专项关爱行动、儿童福利信息动态管理精准化提升年、“政策宣讲进村(居)”等活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2020年前三个季度,全省共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25万人次。依托省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建立工作通报和约谈制度。探索推进人像识别寻亲工作,在28个救助管理机构开展试点工作。
提升残疾人福利待遇。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机制,选定濮阳市作为试点,在完善机制运行、明确部门职责、简化工作流程、完善复核手段、加强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了成效。截至9月底,全省96.2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18.9万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推进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整合敬老院、社会福利中心等公共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力量,探索形成了驻马店集中托养模式、范县邻里照护模式等。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集中照护托养点396个,照护贫困重度残疾人7000余人。扎实推进“福康工程”,为14个贫困县的贫困重度残疾人配置了轮椅。
需求有应
力推基本社会服务普惠均等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内容。发展智慧健康养老,确定了郑州、洛阳等地作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持续开展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加快建设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继续实施乡镇敬老院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医疗康复“五大工程”。创新太康县“五养模式”、南阳市“四集中”模式等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完善高龄老人津贴制度,截至9月底,全省已发放补贴资金12.3亿元,惠及218万名高龄老人。
殡葬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殡葬新风工作。今年以来,针对殡葬领域突出问题,通过约谈、寄送情况通报等方式,层层压实责任,督促各地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印发意见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深入开展安葬(放)设施违规建设经营专项摸排工作和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行动。
婚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开展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全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坚决杜绝违规收费、持续推进婚俗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风建设活动,全省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得到提升。组织开展婚姻法实施七十周年等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着力提升结婚颁证服务水平,全省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共设立115个独立的结婚颁证大厅。加强特殊婚姻登记高峰日指导工作,尽量满足群众婚姻登记个性化需求。稳步推进婚俗改革,下发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
善治有为
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规范化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新成绩。省民政厅立足居民需求,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凝聚工作合力、增强服务功能,为居民群众提供更精准、更方便、更贴心的服务。重点抓好“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一有”,就是每个社区有以党组织为核心、以自治组织为主导、以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组织体系,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七中心”,就是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今年全省创建规范化社区1000个,累计建成2500个。
区划地名工作取得新成效。省民政厅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推动省政府出台《河南省设立镇标准》《河南省设立街道标准》。加强行政区划工作规范化建设,出台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规范等。深入挖掘地名文化,以河南黄河地名故事为重点,搜集、挖掘关于黄河治理等产生的地名文化故事,筛选出137篇17万字的黄河地名故事汇编成册。
社会组织登记和综合监管工作取得新进步。提高对做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审查。结合疫情防控需要,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建设。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全面推开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慈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取得新发展。河南鼓励支持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依法登记或认定为慈善组织,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积极培育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促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协同发展。截至11月底,全省有慈善组织240个,取得公募资格的90个;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326个;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注册志愿者人数为124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团体5.3万多个,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4万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