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农村农业农民杂志】河南农村养老“风正帆悬”

时间:2021-01-05 来源:农村农业农民杂志

驻马店市西平县特困供养托养中心集中安置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委托民营中医院管理,县民政局派人监管,取得了较好成效。兰考县、滑县、修武县、浚县县级福利中心,通过社会化改革,极大改善了特困人员供养条件,拓展了社会养老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管理水平。许昌市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镇敬老院的建设、运营,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的互补优势,有效地改善了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降低了财政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洛阳市洛宁县、河区采取政府与相关主体签订承包经营合同的方式,将敬老院的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全国知名的专业养老服务公司经营,在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供养需求外,向社会上的老人开放,满足社会养老需求。驻马店市、周口市等地探索兜底保障与农村养老工作相结合模式,乡镇敬老院、村级幸福院在优先保障特困供养人员供养基础上,对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中的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取得了很好效果。探索开展农村普惠互助养老,河南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南省在中央资助资金基础上增加配套资金,积极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共资助建设8000余个农村互助养老设施,并培育出不少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太康县创新实践的社会兜底保障“五养模式”、南阳市的兜底保障“四集中”模式等,都是对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分类供(托)养探索出的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径,有效破解了农村特困人员和留守人员养老难题,为农村普惠互助养老闯出了新路,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此外,河南不断健全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完善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机制和留守老人定期巡访制度。各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作用,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定期巡访,使老年人得到更多精神关爱。新县关爱留守人员的“戴畈模式”,即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对包括留守老人在内的农村居家养老方式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党建+养老”“互联网+养老”的可操作、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新模式。汝阳县的“购买服务”模式,采取政府购买专业养老服务公司,为农村老人提供信息平台、医嫂上门、基础理疗、吃药就医提醒、老年生活购物、生日关怀等9项居家养老服务。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河南农村养老事业无论是机制体制建立、机构设施建设,还是经验模式探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可谓百花齐放、亮点纷呈。
    面向未来,走向农村养老新征程
    农村养老,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民生事业,需要的是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多年来,河南农村养老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存在,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不断提高。成就令人鼓舞,未来更加可期。农村养老,河南定下新目标,迈向新征程。到2025年,河南将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建立完善县级供养托养机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村级养老服务设施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让有照料护理需求的特困人员全部得到集中照料,让部分失能、高龄、重残等特殊贫困老人得到低偿集中托养,让养老服务城乡均等化,让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家庭养老功能,让孝善敬老、邻里互助等优良传统得到更大发扬。到2035年,老年人生活得到稳定保障;居家社区服务不断发展,逐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结合,医养康养相融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品牌化、连锁化农村养老服务企业,城乡养老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为了让千千万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河南省民政厅将进一步做实做细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完善各项政策举措,确保养老事业平稳向前。一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基础养老金保障水平;二是加强农村托底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三年计划,夯实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基础;三是完善农村普惠养老模式,总结推广互助养老经验,采取整合民政局、残联、卫健委等部门政策和资金等方式,盘活用好农村互助养老设施,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缺失问题;四是加大养老服务监管支持力度,发挥好养老服务的牵头作用,推进托底保障养老服务设施的社会化改革,增加有效养老服务供给;五是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和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六是健全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使老年人得到更多精神关爱。(文章原载于《农村农业农民》杂志2021.1A 总第546期)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