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从服务规范的探索者到受益者
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 侯晓学
近日,民政部批准发布了《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以下简称《服务规范》)。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作为《服务规范》的起草单位之一,全程参与了探索、实践、总结、起草等工作,将最初推行的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上升为行业标准。福利院也在探索实践中,实现了专业发展和服务提升,由该标准的探索者成为受益者。
不懈推进
确保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落地实施
2016年6月,福利院被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确定为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示范院,在中心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的试点工作。
为推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福利院对相关工作机制、岗位设置、人员配置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一是确立符合本院特点的工作方式。按照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流程和儿童服务实际,划分成“入院登记+入院评估+安置计划”“家庭安置落实+跟踪+结案评估+结案”“机构安置+跟踪+结案评估+结案”三个组团开展工作。二是建立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相融合的服务体系。结合工作现状,重新梳理设计了儿童从入院(接案)到评估、安置、跟进并最终结案的全部工作流程,确定了每个环节的服务内容以及与养、治、康、教等专业之间的衔接与互动,形成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流程图,构建“以专业社工为主导、以儿童安置为主线、以专业评估为抓手、以专业服务为保障”一体化专业服务体系。三是调整内设科室职责。把原先的社工科、寄养科、收养科的业务进行整合,成立大社工科,同时细化并明确入院接收、安置服务需求评估、安置服务计划制订、安置服务计划落实、安置服务效果评估、结案等六部分所对应的具体工作内容。按照三个组团的工作方式,设立入院接收社工、安置评估社工、寄养安置社工、收养安置社工、机构安置社工、类家庭安置社工等岗位。四是加强人员调配。根据模式要求,每名儿童都要有自己的主责社工。福利院通过把原来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人员保留一批、从院内其他岗位的持证社工中挑选一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形式补充一批等三种方式进行调配。五是加强人才的培养。福利院积极开展培训,邀请专家前来授课,同时出台了奖励激励政策,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六是加强制度建设。福利院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编印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指导手册,建立了内部督导机制,确保社会工作服务的长效规范运行。
加强融合
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展现良好成效
通过实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福利院实现了社会工作与儿童福利工作的全面深入融合,提升了服务水平,促进了机构发展。
在理念上,保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的理念已经成为社工的基本遵循,让孩子得到呵护、拥有幸福、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也成为社工的共同目标。在方法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全面采用个案管理的方法,通过全人全程方式,确保每名儿童都有自己的主责社工、每名社工有固定的服务对象。在服务上,社会工作与传统的接收、评估、收养、寄养等业务实现了全面融合,成为继养、治、康、教之后的第五大专业服务。特别是社工的日常跟进,使儿童获得的服务更加细致、到位,需求更能得到快速有效的回应。
总结提升
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走向标准化
福利院在推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细化工作流程,并积极实施,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参与起草河南省地方标准——《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规范》时,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写入了该标准,在全省发布实施。
随着《服务规范》作为行业标准向全国发布,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的经验得以扩展到全行业,解决了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等基本问题。福利院将做好《服务规范》的推行和宣传贯彻工作,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为儿童提供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