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十三五”圆满收官 “十四五”阔步前行
河南经济报记者 洪梦婷 报道
“十三五”时期全省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8亿元,救助人数达133.7万次,守牢了民生保障底线……这是记者5月18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开局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谱写新时代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上获悉的。
“十三五”成果斐然 全省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8亿元
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鲍常勇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民政事业发展成就。鲍常勇介绍到,“十三五”时期全省共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588亿元,7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连续两次提高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救助人数达133.7万人次,守牢了民生保障底线。
推进惠民政策方面。多项惠民政策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建立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推动出台《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建立了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全面实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政策,殡葬惠民政策实现全覆盖。
养老服务设施方面。加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兜底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4万个。连续3年将“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列入年度重点工作,累计建成规范化社区2500个,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慈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省民政厅一级巡视员尚英照介绍目前河南乡镇(街道)社工作站项目推进情况。尚英照表示全省已有17个省辖市和7个直管县(市)出台了本地社工站建设政策文件。全省有512个乡镇(街道)列入首批试点,落实项目资金5500余万元,建成示范性社工站70个。其中,漯河市为整市推进,郑州市金水区、管城区、中原区、郑东新区以及汝州市、宁陵县、温县为整县(市、区)制推进。同时实施了一批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全省100多家社工机构、5000余名社会工作者,建立300多个社会工作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助力疫情防控。郑州市组织开展“护童行动”,为205名和2346名困境儿童,开展政策宣传、心理辅导、社会适应等服务。
民政服务机构方面。十三五”时期开展全省民政工作“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加强基层民政服务机构风险隐患排查,反馈整改问题上万条,5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在全国先行部署乡镇敬老院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医疗康复“五大工程”,彻底改变了全省敬老院面貌。
“十四五”砥砺奋进 要求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100%
会上,鲍常勇介绍“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鲍常勇表示全省各级民政部门将奋力谱写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巩固脱贫攻坚方面。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党培红提出,下一步将农村社会救助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适度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重点抓好救助对象“渐退期”“分类施保”“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落实。
聚焦特殊群体方面。推动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5年,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到2025年,确保每个省辖市有一所集“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力争每个省辖市、每个县(市)都有一所实体机构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强化“互联网+”寻亲服务,推进长期滞站人员落户安置。
完善养老服务方面。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孟令武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要求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100%,力争到2025年,90%以上的街道建成一个兼有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居)委会班子。加强“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基本社会服务方面。推进婚姻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深入探索“互联网+婚姻登记”,施行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加强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工作。围绕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局,稳慎推进区划调整工作,切实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
深化改革创新方面。加快数字民政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民政服务”。深化殡葬改革。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倡树文明殡葬新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从制度上确保基层民政部门有平台办事、有钱办事、有人做事、有场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