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萃 > 党史中的红色地名

永不消逝的记忆——海露大街的由来

时间:2021-08-01 来源:区划地名处

作者:赵留成  渑池县第二高级中学退休教师  

在渑池县城关镇有一条以人名命名的街道——海露大街,为缅怀烈士续海露同志而命名。它西起百货大楼,东止城关客运站,长约1500米,宽约20米。

续海露,幼名祥瑞,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晋城市大兴乡续家村。家境贫寒,10岁时,父母乞讨饿死在外,留下他和弟弟妹妹乞讨为生,他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受尽了苦难。14岁时参加了革命。在党的领导下,他努力学习文化,读了许多革命书籍,并多次参加对敌斗争,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迅速成长起来,1936年,只有17岁的他,就成为了一名抗日游击队员。由于作战勇敢,1941年被任命为游击队区干队长。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带领游击队员,打日寇,锄汉奸,活跃在大兴、高都一带,使日军惶惶不可终日。由于他机智勇敢,指挥有方,屡建战功,1942年,年仅20岁的他就被任命为晋城县(现为晋城市)高都区区长。他有崇高的革命理想,一心一意跟党走,政治觉悟迅速提高,1944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8月,续海露奉命渡黄河至渑池,任一区副区长。他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访贫问苦,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对群众和蔼可亲,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开展反匪反霸、减租减息斗争,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并积极开展对地方反动武装的斗争。工作卓有成效。他不仅会做群众工作,作战还十分勇敢。一次,他率领区干队30余人在千秋石门村(今属义马市)吃饭时,突然被敌人包围,但他临危不惧,镇静自若,率领战士冲入敌群,连投数枚手榴弹,趁硝烟弥漫,突出重围。区干队员无一伤亡,还夺得敌人机枪1挺。此战在当地传为美谈,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越传越神。

1948年2月20日晚,国民党胡宗南部勾结地方土匪武装,包围了渑池县委、县政府驻地——马跑泉,情况十分危急。为了掩护县、区干部突围,续海露和通讯员在东山口一块大石头后面阻击敌人。在这紧要关头,为了党的机密文件不落入敌人手里,他不顾个人生死,要求通讯员带着文件赶快撤离。通讯员执意留下,同他一起抗击敌人,他说:“你带着党的重要文件,它比我们的生命都重要,我掩护,你赶快突围,无论如何要保护好文件,这是命令。”他掩护了带有党的重要文件的通讯员突围,而把自己置之死地。他同敌人战斗近5个小时,掩护黄河支队和县大队顺利突围,最后退至青崖地一带,仍无法脱身,不幸被俘。

1948年2月25日,续海露在渑池县西关操场英勇就义。刑场上,他大义凛然,高呼“打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他牺牲时年仅26岁。

新中国成立后,渑池县人民为纪念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让他的名字如同碑刻一样,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遂将当时渑池县仅有的一条主街道——东关大街改名为“海露大街”,并将烈士的遗体移葬于渑池烈士陵园。

海露大街的名字由此而产生,人们走在这条大街上,自然而然会想起革命先烈为渑池的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会永远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渑池县地名简志》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