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萃 > 党史中的红色地名

刘庄平民夜校

时间:2021-08-01 来源:区划地名处

睢县城西南2.5公里有一所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刘庄平民夜校。这是一排13间砖瓦房中间是一间穿堂,是原来夜校的大门门楣上、两边墙上仍然保留着近百年前书写的楷字:唤起民众  昔日蔓草荒芜凋敝凄凉  今朝人才荟萃庄严灿烂。90多年前一位热血青年曾在这里开创了轰轰烈烈的业绩。

1905年睢县近城的刘庄村里一家地主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姜山。不错的家境让姜朗山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中学毕业后考上上海大学。在中国这个最大最繁华也最领风气之先的城市里,姜朗山较早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于1923年18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睢县最早的共产党员。

1927年姜朗山去了武昌,担任共产党领导人恽代英的秘书,在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工作。“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姜朗山调入湖北省农协会工作,后受党的派遣返回故里开展农民运动。

姜朗山回到家乡后,积极向大家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起来。1928年3月的一天上午,姜朗山在刘庄打麦场里召开数百人的大会,宣告刘庄农民协会成立,并公布了协会章程。不料会议刚结束,桌子、板凳还没来得及搬走,县城新成立的自卫团就把他们包围了。姜朗山指挥参会人员迅速撤离。

姜朗山吸取了教训,把工作转入了地下。他自卖家财,并宣传群众拆除了4座庙宇,创办了刘庄小学。他请邻村一位姓黄的老秀才教课。1929年9月,他在小学附设夜校,组织附近的青壮年40余人学习大革命时期的教材《平民识字课本》,同时讲解时事政治,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课的还有当地的进步知识分子李省三、李备五。冬天里来听课的人增至上百人。姜朗山在夜校的基础上又办了职业初级中学,购买纺纱机,搞实业救国一方面解除贫困,一方面组织无产者进行革命斗争

1929年秋,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来到睢县,找到苗楼的苗泽生、郭河的郭景尧、刘庄的姜朗山,在刘庄建立了中共睢县第二届县委,姜朗山任委员。新县委领导教育界开展“索薪斗争”,迫使反动的教育局长下台,教师欠发的工资得到部分补偿。

1932年8月,由于叛徒告密,姜朗山、苗泽生被捕从此夜校停办。姜朗山,这位睢县最早的共产党员,用他的热情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夜校开办的两年多时间里,提高了周围十多个村农民的文化知识和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睢县文史资料》第7辑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