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萃 > 党史中的红色地名

烈士的歌声长存,人民的心头永热
——确山县竹沟镇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时间:2021-08-01 来源:区划地名处

作者:代文婷    

单位:确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确山县城西30公里处的竹沟镇。这里环境优美、群山环抱。抗战时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素有中原“小延安”的美誉。1939年11月11日震惊全国的“竹沟惨案”就发生在这里。为了纪念、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旌其忠烈砥砺后代,后经上级有关部门的批准,地方政府在竹沟镇北山上建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

确山竹沟地处中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抗战时期,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中共竹沟地委、竹沟县委和新四军四支队八团队留守处所在地,是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朱理治、张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工作的地方。1938年3月至1939年11月,竹沟培训了4000多名党政军干部,派出17批计4850多人的基干部队东进南下,汇集各地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成为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和三师、七师部分骨干力量。

当时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党的工作都归中原局领导,一、二、八支队从竹沟出发后发展成为新四军的二师,三、五、十二支队从竹沟出发后发展成为新四军四师,其它支队发展成为新四军五师。

1939年9月15日,在国民党反共高潮前夕,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率徐海东、刘瑞龙等第二次从延安来到竹沟,少奇同志到竹沟后,根据党中央批示和中原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咄咄逼人的形势,将中原局一分为二撤离竹沟,恢复河南省委,建立豫鄂边区党委,并作了《国民党反共高潮必然到来我们如何应变》的重要报告,竹沟当时的重要作用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极大仇视,1939年10月9日,刘少奇在周密部署中原局豫鄂边区党委主动撤离竹沟后,率干部大队、教导大队300多人,武装离开竹沟,经确山、汝南、沈丘,11月上旬到达豫皖办边区涡阳新兴集,下旬抵达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半塔集。继刘少奇之后,中原局其他同志陆续撤离竹沟。

1939年2月14日,国民党河南执行委员会等四次会议决定务必于12月驱逐竹沟留守处,10月国民党中央政府下达了用武力驱逐竹沟留守处的命令。

1939年11月11日拂晓,河东岸的新兵连照例起床出操。这时敌人分三路进攻竹沟,将守卫在东栅栏门的新兵连和三中队包围,我军进行英勇反击,经过激烈的战斗,除三中队部分突围外,其余大部分牺牲。12日,省、地、县领导在西寨门召开紧急扩大会议,鉴于两天一夜的战斗,竹沟部队弹药消耗很大,加之电台失灵,根据中原局原定方案,省委决定午夜突围。当晚,西寨门上挂出灯笼,吹号员吹起集合号,给敌人以困守待援的假象。省、地领导投入了战斗,竹沟军民众志成城,打得人不能前进一步。敌人出兵路线从泌阳、信阳、确山三县守备队1800多人,进攻竹沟。13日上午6时,泌阳常备队首先涌进竹沟,进行大肆抢掠。9时,确山常备队依然到寨门搜刮。耿明轩忠实执行汤恩伯不要俘虏的指令,惨杀抗战受伤的干部、战士及家属200余人。

竹沟惨案,激起了全国抗日军民的极大愤慨,我军立刻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并采取积极措施做好善后工作。11月8日,刘少奇、彭雪枫向党中央报告了竹沟惨案的情况。20日,朱理治向党中央作了《竹沟惨案经过的报告》。21日刘少奇致电朱理治,作出《关于竹沟惨案交涉的指示》。12月1日刘少奇又作了《竹沟事件一切行动原则》为署名的交涉。12月25日,朱德、彭德怀将“竹沟惨案”、“平江惨案”通电全国,《新中华报》、《拂晓报》、《抗敌报》等先后发表社论文章对国民党制造的“竹沟惨案”进行了揭露,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讨汪大会上的讲话“对于那些敢于闹‘平江惨案’、‘确山惨案’的人,对于那些敢于破坏边区的人,对于那些敢于打击进步军队、进步团队、进步人员的人,我们是绝不能容忍的,是必须要还击的”。

在竹沟战斗过的许多革命烈士和志士仁人,为了中原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英勇献身。在竹沟牺牲的革命烈士们,主要有张星江(河南省唐河县人,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王恩九等,他们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

烈士的歌声长存,人民的心头永热。在这青山碧水之间,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那高高耸立的丰碑,像一座灯塔永远指引我们向前进,烈士们的英名将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确山县县志》(1993年版)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