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生活》刊发鲍常勇署名文章: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在启航新征程中彰显民政担当
河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鲍常勇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站在建党百年新的历史方位,河南民政人肩负千百万民政服务对象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民政部要求,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推动河南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民政为民的奋进力量
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论”,到实现人民为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民幸福论”,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人民至上论”,都展现了“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感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博大境界。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省民政厅党组发挥“领头雁”作用,多次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研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重要文献,邀请专家作党史专题报告,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各基层党组织采取举办读书交流会、党史知识测试、演讲比赛、经典诵读等方式,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耳入心。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郑州烈士陵园、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全厅党员干部自觉从百年党史的学习中砥砺初心使命,磨炼实干真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持续加强党性锻炼,筑牢信仰之基,在党史中求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凝聚起了为民服务的强大精神动力。
近年来,河南各级民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驰而不息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党建业务两手抓,牢牢把握民政工作“民心、民生”的政治属性,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着力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民政事业发展高质量。我省荣获民政部“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省份”,被民政部、财政部表彰为“全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省份”;省民政厅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被评为依法行政考核优秀等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大走访大调研、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养老服务机构改造提升等工作被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多次报道。选树了许帅、李燕等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展现了河南民政人的良好形象。
二、在为民纾忧解困中彰显民政惠民的使命担当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民政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第一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聚焦民政服务对象“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省民政厅稳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10项重点任务,对标“时间表”,走好“路线图”,事事干在实处,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诠释了民政担当。
引导和动员全省性行业协会商会参与“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进一步降低涉企收费规模,规范涉企收费行为,提高服务企业能力。开展社会救助“大走访、大慰问、大调研”活动,全面摸排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5.6万余人次,累计发放款物折合资金1400万余元,累计解决各类问题超过3000个。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确定在今年新建1000个“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以地名故事征集、摄影比赛、专题展览等多种形式讲好地名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行动。持续开展无法查明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工作,今年3月以来,帮助160名走失人员回归家庭。开展“关爱老人、享受美好生活”行动,依托大数据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建立“一个平台”“一张地图”,优化高龄津贴发放流程等,确定在今年新建1000个社区(街道)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行动,进一步推动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细化服务保障工作,落实精准化保障,让困境儿童“同在蓝天下、健康共成长”。开展“五社联动、情暖基层”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优势作用,动员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开展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
三、在赓续精神血脉中谱写更加出彩的民政篇章
百年党史就是扎根群众、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穿透时空,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民政人更需要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坚守为民初心,强化惠民担当,涵养为民情怀,以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为导向,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和推动新的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起好步,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河南民政道路。
一是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坚持和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体系,稳步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二是聚焦特殊群体,着力完善关爱保护体系。提升残疾人福利水平,推动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5年,8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6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加强儿童关爱保护,到2025年,确保每个省辖市有一所集“养治教康+社会工作”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强化“互联网+”寻亲服务,推进长期滞站人员落户安置。三是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把养老服务设施按标准纳入规划,5年内力争实现全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四是注重强基固本,持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加强“一有七中心”规范化社区建设,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5年内实现所有县(市、区)社会工作全覆盖。积极推广“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五是注重便民利民,不断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推进婚姻登记便民利民服务,深入探索“互联网+婚姻登记”,进一步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加强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工作,围绕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局,稳慎推进区划调整工作。切实加强地名命名更名管理,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六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民政事业发展活力。加快数字民政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民政服务”。深化殡葬改革,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倡树文明殡葬新风。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从制度上确保基层民政部门有平台办事、有钱办事、有人做事、有场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