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老龄化到来,养老服务的期与盼

时间:2021-09-01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韩春光 本报通讯员 谢辛凌 李新义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在乡村,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创业;在城市,许多子女天天忙于工作。留守、独居老人空守家园的情况日渐普遍。

如何老而无忧、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近日记者听了听老人们的心声,看了看他们的养老现状。

普通居民的养老困惑

“老伴病故了,儿子儿媳在杭州打工,孙子孙女也在杭州,我一人守着小洋楼。眼下,我能吃能动,就怕过节、生病。”8月25日下午,沈丘县赵德营镇高楼村85岁的谢爱英对记者说。

8月26日一大早,该县周营镇谢营村79岁的郭兰英,起床做早饭。馏个馍,弄个青椒一炒,一顿饭打发了。“一个人好办,中午煮面条,晚上、早上烧点稀饭,有时就不吃晚饭了。”郭兰英说。

院里一条小狗见了主人,尾巴摇得欢。郭兰英摸着小狗说:“中午剩饭喂小狗。儿子儿媳在城里有房,都在外面打工。平时没事他们不回来,就春节回一次。天天就我自己,狗和我做伴。”

谢营村党支书谢玉辉说:“村里1600口人,有40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留守,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由于村集体经济弱,不能从物质上为老人解决啥问题。哪位老人遇到突发情况,只要知情,村里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周营镇王寨村党支书王运启介绍,在传统观念下,子女是老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可由于青壮年大量外出,他们无法为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

与农村老人一样,城市老人也面临种种养老困惑。郑州市二七区杏苑社区85岁老人李祖显,退休后和老伴的生活一直很好。可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看东西模糊了,去医院做手术不见好,后来几乎看不见了。从此他脾气变坏,好在有老伴儿陪同。但是去年,老伴儿突然去世。尽管子女常轮流照顾他,可他觉得平时就他一个人,眼睛又看不见,还是难以生活下去。

从郑州市七一三所退休的李阿姨、李叔叔夫妻俩,都76岁,生活也面临很多困难。李阿姨心肌缺血,住过几次院;李叔叔腿脚不方便,出行靠轮椅。

安度晚年的幸福老人

走进沈丘县槐店镇大王楼村永祥敬老院,院长葛荣兰正在组织老人接种新冠疫苗。步入老人卧室,除了被褥、洗漱用品、桌椅等,都配有电视、空调和卫生间。

“这是民政部门扶持建起的民办敬老院,由一所废弃小学改建而成,吸纳62名留守、独居老人。”院长葛荣兰介绍。

“这儿人多热闹。能聊天说话,一起打牌。医生定期体检,头疼发热都能解决。”来自该县赵德营镇赵德营村76岁的赵学中说。

“妞,啥时候开院,想和几位老哥吃你包的饺子啦!”“疫情过去就开,正在盘馅儿,保证中午让您吃上饺子……”8月24日,尉氏县邢庄乡葛庄村幸福院工作人员张凤兰,接到70多岁院民王进才的电话。

“幸福院的老人多是五保户、孤寡老人,因为疫情不能聚集,这些天让他们各自回家了。”张凤兰说:“以往,他们每天一早过来,有说有笑。晚上才走,这儿跟他们家一样。”

如今尉氏县不少乡镇通过改建闲置学校、老村室或租赁民宅、厂房,纷纷在村里办起幸福院。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独居老人提供午间就餐、休闲娱乐、协助如厕等服务。

郑州市二七区杏园社区李祖显老人,生活有了好转是在去年子女让他来到社区嵌入托养中心后。刚到托养中心他情绪不稳,护理人员陪他聊天,两周后情绪好了起来。

现在他每天唱戏、听新闻,饭后在护理人员搀扶下去按摩椅上按摩,上午9点准时参加老人趣味游戏,11点在护理人员陪护下到走廊扶着安全扶手行走锻炼。下午还会有按摩师来给他按摩,三五天安排洗一次澡。他说,眼睛看不见,啥事儿都要人帮助,工作人员就是他的眼。他喜欢唱戏,工作人员就是听众。这是他第二个家。

84岁的魏淑凤,是郑东新区永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老伴去世后,儿子把她从老家接到郑州。

“我们白天忙,她一人在家,周围环境和人员都不熟悉,加之上下楼不方便,天天吵着回老家。她回老家,我们又不放心。”魏淑凤的儿子说。“2018年底,我们到服务中心了解后,就把母亲送来了。周一到周五她在服务中心,星期天回家和我们一起住,每次回家她都跟我讲参加啥活动,她蛮精神、可高兴。”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