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媒体聚焦

【河南日报】“云祭祀”寄哀思

时间:2022-04-06 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 樊霞 成利军

作为扫墓祭祖、追念亲恩的传统节日,今年的清明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济源示范区号召市民采用绿色、文明、创新的祭祀方式,倡导文明健康祭祀。一捧鲜花、几杯薄酒、三两诗句、踏青遥寄,都是最好的纪念。

4月3日,记者在位于济源孔山的圣皇岭陵园看到,来这里祭祀扫墓的人并不多。在陵园门口,济源示范区林业局、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正在服务台前整理鲜花。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向阳对记者说:“为引导广大市民文明祭祀,有效预防森林火灾和人群聚集,林业局提前采购了一批鲜花,于清明节前后在主要公墓和坟区设立服务点,用鲜花向市民换取香蜡纸烛等祭祀用品。”

“大多数公墓建在林区或是山区,植物比较多,每年都会因祭祀扫墓而引发多起火灾,有的还因此被罚款判刑,实在是太不值得了。”来此祭拜亲人的郝先生对“香蜡纸烛换鲜花”活动非常赞同,“花几块钱买一束鲜花放到墓前,既能寄托哀思,又不会产生任何安全隐患,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推广。”

祭祀的形式在变,但缅怀的深情不变、传统文化的价值不减。天坛街道倡议居民“祭奠故人应侧重于心而不拘于形,提倡踏青遥祭、网络‘云端’祭祀等文明、安全、环保的祭扫活动,寄托哀思、礼敬故人”;济源示范区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则倡议开展“亲情信箱”等新型祭祀活动,“通过植一棵树、献一束花、敬一杯酒、诵读祭文等方式向亲人寄托哀思,告别祭祀陋习,营造文明祭祀的新风尚”,同时开展集体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手机在线学习英烈先进事迹、阅读红色故事,借助网上鞠躬、献花留言等形式,表达对英烈们深深的缅怀和敬意。

天坛街道居民聂先生关注了一个专门用于网上祭祀的APP,扫描二维码进入该平台后,在“创建灵堂”栏目里为逝去的亲人注册了一个“云上灵堂”,通过“云端”在虚拟模式中点亮蜡烛、书写祭文、植树以表达思念之情。

聂先生认为“云祭祀”的方式非常好。他说:“跟传统的扫墓形式相比,网络祭祀的形式和内容更多样丰富,在凝重的音乐声中,举行家庭追思会,更能激起对亲人的思念,仪式感反而更强了。”

同样进行“云祭祀”的沁园街道居民黄女士对记者说:“受疫情影响,今年的清明节很不寻常。在网上祭祀亲人,能减少人员流动、人群集聚带来的感染风险,也有助于我们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同时还原了清明节‘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的本质。”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