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集萃 > 豫佳养老 > 市县风采

守护最美“夕阳红” ——武陟县高质量推动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时间:2022-04-12 来源:河南日报

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千家万户的关切,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百姓福祉。近年来,武陟县聚焦群众养老的急难愁盼,将养老事业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重要举措,打造了一批示范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

一组数据,足以看出武陟县共同守护最美“夕阳红”的力度和成效:

截至目前,该县共有社办养老机构4家、敬老院11家、医养中心8家、农村慈善幸福院185家,惠及老年人4.7万人次。

坚持城乡统筹 打开养老“幸福门”

4月6日,春日暖阳下,武陟县北郭乡蔡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大院内。二十余名老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开展一场趣味运动会,笑声一片。

“唱戏、跳舞、说快板,大家凑在一起,心情特别舒畅。在养老服务中心吃饭,顿顿不重样,吃得饱吃得好,别提多惬意了!”蔡庄村74岁的吴玉莹笑着说。

蔡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大海介绍,该中心通过“村委会+慈善+社工组织+专业为老服务团队+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营模式,为辖区特困、低保、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优抚对象等群体提供巡视、心理疏导、生活照料、助餐、助浴等服务。

养老问题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养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民心问题、政治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十四五”时期,预计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在河南,在武陟,人口老龄化状况同样严峻。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96.4万人,比重为18.08%,武陟县60岁以上老年人约11.7万人,占总人口的15.8%,老人养老问题已迫在眉睫。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如何探索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武陟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医养结合,稳步推进”的养老服务发展思路,整合多方资源,出台《武陟县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制度,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县级层面。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一所集医养、学养、乐养、托养于一体的综合型武陟养老中心。利用县人民医院旧址,高标准建设县医养一体化示范中心,实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无缝对接。建设县中医惠民疗养中心,与县新中医院合作,把艾灸体验、养生保健、慢性病调理等融入养老服务。建设县中心敬老院,解决“三无”、特困老人的供养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乡镇(街道)层面。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新建谢旗营镇、詹店镇、乔庙镇等6所乡镇敬老院,拓展机构养老、短期托养、日间照料等服务,逐步打造成为乡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龙源街道、龙泉街道打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重度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康复理疗等托养服务。

村级(社区)层面。武陟打造14所高标准、高规格的村级慈善幸福院,并采取购买、置换、租赁等方式建设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022年年底前将实现社区全覆盖,满足老年人日常就餐、生活照料、休闲娱乐等服务需求。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武陟县委书记秦迎军说,该县大力推进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养老服务质量逐年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梦想正一步步实现。

提升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智能床位搬回家,专业服务送进门,健康数据传上网,在家享受养老院式的照护……一张设置在家庭的养老床位,让武陟县龙泉街道办事处北贾社区88岁的独居老人张强明感到安心。

在张强明的家中,卫生间入口处放着防滑垫,坐便器、淋浴器周围都装有安全扶手。“我年龄大了,平时上厕所总怕摔倒,现在有了这些扶手,拉着扶手就可以稳稳地站起来,洗澡、上厕所都不发愁了。”张强明说。

北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化大屏幕上,社区居民老人年龄分布情况、独居老人情况、为老人服务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旁边,还展示着语音呼叫、水位探测、防跌倒报警等多种居家养老智能服务设备。

“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引入第三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居家上门服务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建立了‘医家通’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为独居、空巢、特困老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上门、家庭养老床位、日间照料、机构养老、助餐、助浴、心理慰藉等专业化养老服务。”北贾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高德来介绍。

养老,最受关注的一环就是医疗,“医养结合”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途径。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努力让每位老人都拥有最美“夕阳红”。

在武陟县养老中心活动中心,300多位老人每天按时吃饭、睡觉、做手指操、下象棋、唱歌、写书法……过得特别充实。

“养老中心有老年安全开门浴缸、老年光合作用浴蒸房、移动式浴床等老年洗浴专业设施,解决了老年人洗浴的困难。”86岁的张黎说,最主要的是看病方便,有个头疼脑热啥的,养老中心就有医生给看。

“养老中心在全县建立首个医养结合的服务中心,拥有各类医技人员40余人,可满足入住老人以及周边广大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与诊治,为长者健康保驾护航。”养老中心负责人马晓冰介绍。

截至目前,武陟县所有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责任、权利义务、服务项目、服务方式等事宜,建立急救、转诊等合作机制,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实现了‘医疗’与‘养老’动态管理,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完善、舒心的养老服务。”武陟县民政局局长刘曙东说。

拓宽服务功能  擦亮慈善“金招牌”

“自己拾柴火做饭,常常是做一顿吃一天”是不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常态。而在武陟县农村的慈善幸福院,就餐、日托、医疗保健、文体活动……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民生需求。

“每月交100元,‘日托’在幸福院,每顿都是热馍热饭热菜,一星期七天不重样,比自己在家做一顿吃三顿强多了。”已在嘉应观乡东水寨村慈善幸福院“日托”了一两年的76岁村民宝桂珍,很是满足。

如今,还有28位独自生活的老人,像宝桂珍一样,“日托”在东水寨村慈善幸福院。

武陟积极探索“农村老年人不离村养老”课题,大胆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建设村级慈善幸福院,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餐、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深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实现老人“养老不离村”,破解“家门口”养老难题。截至目前,全县村级慈善幸福院185所,入选了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典型案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民生工作,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老百姓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武陟县积极探索“慈善+专业团队+社工组织”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依托北郭乡蔡庄等地慈善幸福院,整体适老化改造,为老人及特困对象提供助餐、助浴、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文体活动、日间托养等服务,实现城乡养老服务机构规范化、专业化、社工化运营,提升养老精细化服务质量。

依托村级慈善幸福院,积极探索拓展幸福院服务功能,将“养老+管小”有机结合,176所儿童之家“嫁接”到慈善幸福院和学校,打造成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监管等问题,成为服务留守儿童“最后一公里”的大本营和服务资源配置的转介地。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当下,武陟县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积极探索多层次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子,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健康养老服务产业,让老年人过上高品质、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本版资料图片由武陟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