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政新闻 > 民政要闻

河南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构建全方位兜底保障网

时间:2022-04-28 来源:中国社会报

佘婧菁   郑红卫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

近年来,河南省民政厅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力度,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夯实基础。今年,河南提高了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630元和42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9828元和6552元,有力保障了325万名低保对象和49万名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河南省民政厅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建成对标民政部“金民工程”数据标准的社会救助管理系统,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社会救助家庭认定、动态监测等工作。截至4月中旬,完成全省470余万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数据录入工作。濮阳市民政局建设了市低收入人口动态管理监测预警平台,完善资源库,实现信息共享。对社会救助对象收入、财产和支出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将摸底排查发现的低收入人口信息、乡村振兴部门掌握的监测户信息,以及医疗、教育等部门掌握的相关困难群众信息导入系统,进行大数据比对和系统分析,实行蓝、黄、橙、红四级预警,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实现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在对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的经济状况进行认定的基础上,河南省民政厅完善对低保边缘、支出型困难等家庭的量化认定,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依托逐步完善的全省社会救助数据库,强化部门间沟通协作,扩大部门间信息共享,研究针对低保边缘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的认定及救助帮扶措施,推动社会救助向梯度化、多层次延伸。焦作市民政局着力打造多维度保障网,通过创新完善统筹协调、主动发现、动态管理等机制,解决基层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确保精准发力;通过建设“线上”“线下”两条数据链,探索完善“刚性支出核减”“居住地办理救助”“单人保”“低保渐退”等模式,深化社会救助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审核确认办理流程,实现精准识别;通过提高保障标准、扩展政策覆盖面,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

开展基层创新实践活动。河南省民政厅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改革创新,助推社会救助工作出亮点、见实效。开封市民政局积极主动作为,按照“坚守一个底线、夯实两个基础、建立三项机制、把握四个节点、聚焦五项任务”的“12345”工作思路,实施城乡社会救助提升工程,增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能力,推动社会救助政策在基层精准落实。洛阳市涧西区、南阳市唐河县等地积极开展城市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工作,整合部门资源,奏响多个部门统筹联动的“大合唱”,有效帮助城镇困难群体解难纾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2019年起,河南开展“河南慈善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需求,实施了困境儿童关爱、困境人员帮扶、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助力乡村发展6个子项目,重点依托“99公益日”开展项目募捐,资助群众98.6万人次。其中,困境儿童关爱项目为4.7万余名困境儿童提供助学、素质课程等帮扶;困境人员帮扶项目帮扶困境老人4.8万人次、大病患者1.2万人次、其他困境人员26.7万人次,有效发挥了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补充作用。下一步,河南将充分利用现有社会救助资源库等信息网络平台,推进救助资源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聚合救助信息、统筹救助资源、提升救助效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智慧救助。


责任编辑: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