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汴地有爱
记者 翟 倩
6月29日早上8点,河南省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值班室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原来是工作人员轩建松在上班途中发现一名路人“不太对劲”:“大热天的,他还穿着长款羽绒服、厚厚的鞋子,上衣和书包上都沾满泥土。”
此时,站长侯俊强已经安排好巡查救助小组整装待发,联系好定点医院一起出动开展联合救助。因为他也接到了另一名工作人员郭娜的电话:上班路上,她遇到一名老人光着上身,披着打绺的长发,疑似需要救助。
为进一步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服务水平,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临时陷入困境群众平安度夏、清凉度夏,6月15日,开封市救助管理站启动了“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类似的巡查每天都在开展。
“我们启动了街面巡查党员临时小组工作机制,要求每组巡查人数不低于4人,且必须保证有1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针对繁华市区、景区门口、废弃房屋等流浪乞讨人员易聚集的区域开展24小时不间断巡查救助,同时结合智慧服务平台靶式定向精准救助,实现快速发现、快速救助。今天正好是同事遇到了,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先去这两个点位。”侯俊强向记者介绍。
不到8点半,流动救助车载着两组巡查人员和医院救护车一起赶往现场。
在鼓楼区南苑街道南柴屯社区附近,工作人员找到了郭娜所说的光着上身的老人,当被问及家在哪里时,老人只说是本地的,却道不清身份和地址信息。“我们是救助管理站的,专门救助流浪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可以提供免费吃住,现在天气太热了,您跟我们去避避暑吧!”听了工作人员的话,老人跟随医护人员一起上了救护车。
紧接着,巡查救助小组在五一路佳境天城门口顺利和轩建松会合,见到了那个穿着羽绒服的年轻人,在与附近商户沟通后得知,他已经在路口站了一个多小时了。“你住哪啊?”“要去哪啊?”工作人员主动与年轻人交谈,可他一直往后躲,不愿意沟通,只说是在等人,神色异常。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其疑似精神异常,本着保护性救助的原则,劝导他入站接受救助,帮助其联系家人,确保他能安全回到家人身边。随后,他也上了救护车。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气温也随之增高,工作人员被晒得汗流浃背,可救助仍在继续。
救助车行驶到小南门时,眼尖的巡查人员发现城墙门洞下紧靠行车道的墙角里躺着一个人。“自从上次张某玉经我们救助返乡后,这里好长时间都没见过人了,看上去是新来的。”这里曾经是救助管理站掌握的流浪乞讨人员固定点位之一,看着又出现一名需救助人员,轩建松心里一惊。随即,工作人员上前查看,经询问得知,此人名叫徐某歌,是开封市杞县人,因家中生活困难外出乞讨,曾经被市救助管理站救助过。听了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徐某歌表示愿意入站接受救助。
6月29日,正值农历六月初一,白衣阁前熙熙攘攘,车水马龙,香客如流,这也吸引了附近的流浪乞讨者。巡查人员远远就看到杜某国坐在白衣阁门口,身前的碗里放着零钱,和他一起乞讨的还有李某龙,都是街面救助常遇到的“老熟人”。工作人员再次为他们讲解救助政策,劝导他们入站受助避暑,但他们都谢绝了工作人员的好意。
继续在周边巡查时,一个“生面孔”进入了工作人员的视线,凭着职业的敏感及专业的方法,工作人员再次排查出一名走失人员,对他采取保护性救助措施。
救助车转到旗纛街,这里有个流浪乞讨人员固定点位。受助人员卢某峰刚买了饭回来,看到等候在凳子边的工作人员,他加快脚步,和在场的工作人员打招呼。在得知他不愿意接受救助后,工作人员叮嘱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去救助管理站,并与周边商户沟通,如发现卢某峰有异常情况及时拨打救助热线。
据了解,此次集中救助行动,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流浪乞讨及临时遇困人员8人,其中入站救助4人。
“在日常巡查救助过程中,对‘生面孔’要高度关注,因为他们身份信息不明,行程不详,容易成为疫情防控中的高危因素,要加强对街面疑似精神障碍流浪人员的救治救助工作,保障服务对象自身及市民的安全权益。针对‘老熟人’则要持续做好跟踪,确保他们安全度夏,如遇暴雨等极端天气,必要时要对他们采取保护性救助措施。”回程路上,侯俊强还在不断地跟同行的巡查人员传授经验。
如今,河南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正在持续深入开展中,民政救助人用行动诠释了过硬的业务能力。不分上下班时间,人人都是巡查员,把救助人的使命刻在骨子里,在实干担当中守护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及健康权益,彰显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初心使命。